谷雨初晴后,风和日影斜。
绿桑低映水,白鸟远衔沙。
麦陇朝雊雉,柳塘夜噪蛙。
田家无别事,种粟复栽麻。
拼音
gǔ yǔ chū qíng hòu ,fēng hé rì yǐng xié 。
lǜ sāng dī yìng shuǐ ,bái niǎo yuǎn xián shā 。
mài lǒng cháo gòu zhì ,liǔ táng yè zào wā 。
tián jiā wú bié shì ,zhǒng sù fù zāi má 。
注释
- 雊(gòu)雉:野鸡鸣叫
- 噪蛙:青蛙喧鸣
- 种粟:播种小米
- 栽麻:种植麻类作物
译文
谷雨过后初放晴,和风吹拂日影斜。
绿桑低垂映水面,白鹭远飞衔泥沙。
麦田清晨闻雉鸣,柳塘入夜听蛙哗。
农家此时无他事,播种小米又栽麻。
背景
此诗出自敦煌遗书P.3929卷,约创作于晚唐五代时期(9-10世纪)。作为敦煌民间诗歌的代表,生动记录了河西走廊谷雨时节的农耕景象,具有重要的民俗史料价值。
赏析
-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中二联”绿桑/白鸟””麦陇/柳塘”的工对
- 视听结合:雉鸣(听觉)与桑影(视觉)的交织
- 节气特征:准确捕捉西北谷雨物候
- 语言风格:质朴明快,保留民歌本色
- 历史价值:
- 敦煌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 丝绸之路绿洲农耕文明的缩影
- “栽麻”反映古代河西纺织原料种植
- 文化意义:
- 中原节气文化在西北的传播实证
- 唐宋时期边塞农耕生活的诗意记录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