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拼音
yǒu ěr mò xǐ yǐng chuān shuǐ ,yǒu kǒu mò shí shǒu yáng jué 。
hán guāng hún shì guì wú míng ,hé yòng gū gāo bǐ yún yuè ?
wú guān zì gǔ xián dá rén ,gōng chéng bú tuì jiē yǔn shēn 。
zǐ xū jì qì wú jiāng shàng ,qū yuán zhōng tóu xiāng shuǐ bīn 。
lù jī xióng cái qǐ zì bǎo ?lǐ sī shuì jià kǔ bú zǎo 。
huá tíng hè lì jù kě wén ?shàng cài cāng yīng hé zú dào ?
jun1 bú jiàn wú zhōng zhāng hàn chēng dá shēng ,qiū fēng hū yì jiāng dōng háng 。
qiě lè shēng qián yī bēi jiǔ ,hé xū shēn hòu qiān zǎi míng ?
注释
- 颍川水:典出许由洗耳。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嫌其言污耳,故洗耳于颍水。
- 首阳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蕨而食,最终饿死。
- 含光混世:收敛光芒,混迹世俗,不求显达。
- 子胥弃吴江:伍子胥助吴王夫差称霸,后被赐死,尸体被投入江中。
- 屈原投湘水:屈原遭谗被放逐,最终投汨罗江自尽。
- 陆机雄才:西晋陆机才华横溢,后因卷入八王之乱被杀,临刑前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 李斯税驾:秦相李斯被赵高陷害,临刑前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张翰称达生:西晋张翰因思家乡莼鲈,辞官归隐,避开了后来的政治动乱。
- 秋风忆江东:张翰见秋风起,思念故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弃官归隐。
译文
不要学许由在颍川洗耳,也不要学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蕨而食。
收敛光芒、混迹世间,贵在默默无闻,何必孤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能之士,功成不退的都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被抛尸吴江,屈原自沉湘水之滨。
陆机雄才大略岂能自保?李斯后悔不及早抽身。
华亭的鹤唳再也听不到了,上蔡的猎鹰又有何意义?
你没看见吴中的张翰被称为通达之人吗?秋风一起,他忽然想起江东,便辞官归乡。
人生在世,且享受眼前的一杯酒,何必追求身后千载虚名?
背景
- 时间: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所作,与前两首《行路难》为同期组诗。
- 经历:李白曾供奉翰林,但因性格傲岸、遭谗被疏,政治理想破灭。
- 心境:本诗转向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表达”功成身退”的处世哲学,暗含对自身遭遇的无奈与自解。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密集用典:全诗连用许由、伯夷、子胥、屈原、陆机、李斯、张翰等7个历史人物,增强说服力。
- 对比手法:
- 许由、伯夷的”孤高” vs 张翰的”达生”。
- 子胥、屈原的悲剧 vs “且乐生前一杯酒”的豁达。
- 语言风格:散文化句式(”君不见””何须”)体现李白歌行体的自由奔放。
2. 思想内涵
- 批判功名之累:指出”功成不退皆殒身”的历史规律。
- 倡导及时行乐:以张翰为例,主张”达生”(通达生命之道)。
- 自我宽慰:表面洒脱,实则隐含对政治失意的无奈。
评价
- 《唐宋诗醇》:”此篇借古讽今,痛切言之,太白盖有感于己之被谗而作。”
- 明·胡震亨《李诗通》:”白《行路难》三首,此尤悲愤,然终以豪语掩之。”
- 现代学者评价:此诗是李白对仕途风险的深刻反思,兼具历史洞察与自我解脱的辩证色彩。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