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拼音
sān yuè xián yáng chéng ,qiān huā zhòu rú jǐn 。
shuí néng chūn dú chóu ,duì cǐ jìng xū yǐn 。
qióng tōng yǔ xiū duǎn ,zào huà sù suǒ bǐng 。
yī zūn qí sǐ shēng ,wàn shì gù nán shěn 。
zuì hòu shī tiān dì ,wū rán jiù gū zhěn 。
bú zhī yǒu wú shēn ,cǐ lè zuì wéi shèn 。
注释
- 咸阳城:借指长安,唐代诗人常用汉代地名指代当朝都城
- 穷通:困厄与显达,指人生境遇
- 修短:寿命长短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指天命
- 夙所禀:先天注定
- 齐死生:将生死视为等同(庄子哲学)
- 兀然:浑然无知的样子
- 孤枕:独卧
译文
三月的长安城中,千万繁花白昼如锦绣。
谁能在这春光里独自忧愁?面对此景定要畅饮。
困厄显达与寿命长短,都是上天早已注定。
一壶酒便可齐同生死,人间万事本就难明。
醉后忘却天地存在,浑然躺上孤独枕席。
连自身存在都已不知,此中乐趣最为极致。
背景
- 时间:天宝三载(744年)春,与前两首为连续创作
- 历史语境:
- 被赐金放还后的政治失意
- 唐代长安春日赏花饮酒风尚
- 思想渊源:
- 庄子”齐物论”思想
- 魏晋名士”越名教任自然”的传统
赏析
1. 结构解析
- 前四句:春景与饮酒的必然性
- 中四句:酒中的哲学超越(齐生死/等万物)
- 后四句:醉境的审美体验(物我两忘)
2. 三重境界
- 感官层:花海春景的视觉盛宴
- 思想层:”齐死生”的哲学领悟
- 存在层:”不知有吾身”的终极体验
3. 艺术突破
- 将长安春景转化为存在之思
- “醉境”描写的心理学深度
- 五古句式中的哲理密度
评价
- 明代胡震亨《李诗通》:
“白《独酌》三首,此篇最近庄生,化景入玄,最为超诣。” - 清代王琦注:
“末章尤得酒中三昧,非沉冥者不能道。” - 现代研究:
- 松浦友久认为体现”盛唐人的存在焦虑”
- 宇文所安指出”创造性地转化了陶渊明的饮酒主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