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拼音
zhǎng ān yī piàn yuè ,wàn hù dǎo yī shēng 。
qiū fēng chuī bú jìn ,zǒng shì yù guān qíng 。
hé rì píng hú lǔ ,liáng rén bà yuǎn zhēng ?
注释
-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 捣衣:古代妇女将布帛铺在砧上捶打使其柔软
- 玉关:玉门关,代指边塞
- 胡虏: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译文
长安城洒满月光,
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响。
秋风怎么也吹不散的,
是那思念玉门关的深情。
何时才能平定胡虏,
让我的丈夫结束远征?
背景
- 创作时间:盛唐时期(约730年左右)
- 社会背景:
- 唐朝与吐蕃、突厥等边疆战事频繁
- 大量男子被征入伍,妇女独守空闺
- 文学传统:
- 继承南朝《子夜四时歌》传统
- 发展出唐代新乐府特色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结合:”一片月”与”捣衣声”构成意境
- 以小见大:通过闺怨反映战争主题
- 语言自然:保留民歌清新质朴的特点
- 情感表达:
- 思妇对征夫的深切思念
- 对和平生活的殷切期盼
- 对战争无奈的隐晦批判
- 结构特点:
- 前两句写景
- 中两句抒情
- 末两句发问
评价
- 明代王夫之:”景中情,情中景,妙合无垠。”
- 清代沈德潜:”不言怨而怨自深。”
- 现代学者认为这是”最成功的唐代闺怨边塞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