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拼音
míng cháo yì shǐ fā ,yī yè xù zhēng páo 。
sù shǒu chōu zhēn lěng ,nà kān bǎ jiǎn dāo 。
cái féng jì yuǎn dào ,jǐ rì dào lín táo ?
注释
- 驿使:古代传送公文、物资的使者
- 絮征袍:给军衣填充棉絮(唐代称”袍”为冬季军装)
- 临洮:今甘肃岷县,唐代西北边防重镇
- 素手:女子洁白的手(暗示劳作艰辛)
- 把:握持
译文
天一亮驿使就要出发,
连夜赶制填充棉絮的征袍。
冻僵的手指穿针引线,
连冰冷的剪刀都难以握牢。
这缝好的寒衣寄往远方,
何时才能送到临洮?
背景
- 创作时间:天宝年间(约742-756年)
- 社会背景:
- 唐朝与吐蕃在西北长期交战
- 冬季需向前线输送寒衣
- 诗歌传统:
- 延续《子夜四时歌》冬季主题
- 创新性地聚焦制衣场景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间张力:”明朝”与”一夜”形成紧迫感
- 细节描写:”抽针冷”的触觉刻画
- 留白手法:省略人物直接描写
- 情感表达:
- 妻子对戍边丈夫的牵挂
- 普通民众的战争苦难
- 无声的抗议与无奈
- 结构特点:
- 前四句叙事
- 后两句抒情发问
- 符合”起承转合”结构
评价
- 明代陆时雍:”二十字中含无限情事。”
- 清代沈德潜:”直而婉,微而显,得古乐府神髓。”
- 现代学者视其为”唐代最动人的冬闺怨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