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拼音
qín dì luó fū nǚ ,cǎi sāng lǜ shuǐ biān 。
sù shǒu qīng tiáo shàng ,hóng zhuāng bái rì xiān 。
cán jī qiè yù qù ,wǔ mǎ mò liú lián 。
注释
- 秦地:今陕西关中地区
- 罗敷女:借用汉乐府《陌上桑》中美女形象
- 素手:洁白的手(突出劳动之美)
- 青条:桑树的嫩枝
- 五马:汉代太守车驾用五马,代指权贵
译文
秦地美丽的罗敷姑娘,
正在绿水边采摘桑叶。
洁白的手攀着青绿枝条,
红妆映着白日更显明艳。
“我的蚕儿饿了要回去,
大人们请别在此流连。”
背景
- 创作时期:开元年间(约730年)
- 文学渊源:
- 化用汉乐府《陌上桑》典故
- 融合唐代采桑民俗
- 社会背景:
- 盛唐时期农耕文化兴盛
- 采桑养蚕是重要生产活动
赏析
- 艺术特色:
- 色彩对比:”素手””青条””红妆””白日”构成明丽画面
- 声韵和谐: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 人物塑造:通过动作、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 思想内涵:
- 歌颂劳动女性的美丽与智慧
- 表现劳动尊严与人格独立
- 隐含对权贵的委婉讽喻
- 结构特点:
- 前四句写景叙事
- 后两句人物语言收束
- 符合绝句”起承转合”
评价
- 明代钟惺:”二十字写尽春田情事。”
- 清代王夫之:”色相俱空,风神自远。”
- 现代学者认为这是”盛唐最生动的采桑诗”。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