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拼音
yàn cǎo rú bì sī ,qín sāng dī lǜ zhī 。
dāng jun1 huái guī rì ,shì qiè duàn cháng shí 。
chūn fēng bú xiàng shí ,hé shì rù luó wéi ?
注释
- 燕草:燕地(河北)的春草
- 秦桑:秦地(陕西)的桑树
- 怀归:思乡欲归
- 罗帏:丝织床帐
译文
燕地春草嫩如碧丝,秦川桑叶已压绿枝。
当你思乡欲归之日,正是我肝肠寸断时。
无情的春风啊,你既不相识,为何吹入我的罗帐?
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无确考,从内容判断应属李白中年时期(约740年)作品。诗人采用乐府旧题,以春日思妇口吻抒写离别之情,既继承汉魏六朝闺怨诗传统,又融入盛唐诗歌的清新气象。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对照:燕地(远)与秦地(近)的春景对比
- 心理刻画:”断肠”与”怀归”的情感呼应
- 拟人手法:质问春风的戏剧性独白
- 意象经营:丝-枝-帏的柔质意象链
- 情感表达:
- 春日相思的煎熬
- 时空错位的痛苦
- 寂寞难耐的焦灼
- 末句天真娇嗔的独特表现
- 诗学突破:
- 将地理差异转化为心理距离
- 开创”无理而妙”的抒情方式(责问春风)
- 比兴手法的新发展(以桑喻思)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春风不相识,妙在无理而有趣”
- 《李太白诗醇》:”燕秦对照,二十字中具千里之势”
- 现代研究:
- 林庚称其为”盛唐闺怨诗的新变”
- 袁行霈指出”丝-思”谐音的双关运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