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拼音
rì sè yù jìn huā hán yān ,yuè míng rú sù chóu bú mián 。
zhào sè chū tíng fèng huáng zhù ,shǔ qín yù zòu yuān yāng xián 。
cǐ qǔ yǒu yì wú rén chuán ,yuàn suí chūn fēng jì yàn rán 。
yì jun1 tiáo tiáo gé qīng tiān 。
xī shí héng bō mù ,jīn zuò liú lèi quán 。
bú xìn qiè cháng duàn ,guī lái kàn qǔ míng jìng qián 。
注释
- 赵瑟:赵国古瑟
- 凤凰柱:瑟柱上的凤凰雕饰
- 蜀琴:蜀地古琴
- 鸳鸯弦:琴弦成对
- 燕然:燕然山(边塞代称)
- 横波目:含情美目
译文
夕阳将尽花笼轻烟,明月如练愁难成眠。
赵瑟刚停凤凰柱上,蜀琴欲奏鸳鸯弦间。
此曲含情却无人传递,愿随春风寄往燕然山。
忆念君子远隔青天。
昔日含情美目,今成泪流涌泉。
若不信我肝肠寸断,归来请看镜中憔悴容颜。
背景
这两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时年43岁的李白借男女相思题材,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长安”与”美人”的意象,既是对往昔宫廷生活的追忆,也暗含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第二首中”燕然”的边塞意象,更折射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慨。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双重意象系统:表层写男女相思,深层抒政治情怀
- 空间构建:从长安到边关的宏大地理跨度
- 感官交响:视觉(月、花)、听觉(瑟、琴)、触觉(霜、寒)的立体呈现
- 修辞创新:”流泪泉”的夸张比喻
- 情感表达:
- 知音不遇的孤独
- 执着无悔的追求(”愿随春风”)
- 末句”明镜”意象的自我确认
- 诗学突破:
- 将乐府旧题提升为政治抒情诗
- 开创”双重寄托”的抒情模式
- 七言歌行体的典范之作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宋诗醇》:”二首蝉联,寄托遥深”
- 《李诗直解》:”‘摧心肝’三字,太白本色”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认为”展现了盛唐文人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 宇文所安指出”凤凰柱/鸳鸯弦的乐器意象具有文化密码性质”
- 文学史意义:
- 政治隐喻诗的巅峰之作
- 李白”长安情结”的集中体现
- 影响后世”以男女喻君臣”的创作传统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