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拼音
tiān xià shāng xīn chù ,láo láo sòng kè tíng 。
chūn fēng zhī bié kǔ ,bú qiǎn liǔ tiáo qīng 。
注释
- 劳劳亭:南京古送别之地,建于三国东吴时期
- 知别苦:懂得离别的痛苦
- 不遣:不让,不准许
- 柳条青:古人折柳送别,柳青象征离别时节
译文
天下最令人伤心的地方,
就是这劳劳送客的亭台。
春风也懂得离别的痛苦,
故意不让柳条发青供人攀折。
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不详,从风格判断应属李白中年时期作品。劳劳亭作为六朝以来著名的送别场所,李白途经此地时,将传统送别意象(春风、柳条)进行创新改造,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认知。
赏析
- 艺术特色:
- 立意新奇:将”春风”拟人化为知情人
- 反用典故:突破”折柳送别”的传统模式
- 语言凝练:二十字包含三重转折
- 空间构建:天下(大)-劳劳亭(小)的聚焦
- 情感表达:
- 对人间离别的深刻认知
- 对自然人性的诗意想象
- “知”字体现的移情境界
- 末句的含蓄批判(对离别文化的反思)
- 诗学价值:
- 送别诗的创新变体
- 体现李白”无理而妙”的诗学主张
- 开创”自然知情”的抒情模式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二十字有千万斤重”
- 《李太白诗醇》:”翻案妙在无理而有趣”
- 现代研究:
- 钱钟书称其为”最经济的抒情典范”
- 袁行霈指出”不遣柳条青”体现的生态意识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