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拼音
yī wéi qiān kè qù zhǎng shā ,xī wàng zhǎng ān bú jiàn jiā 。
huáng hè lóu zhōng chuī yù dí ,jiāng chéng wǔ yuè luò méi huā 。
注释
- 史郎中钦:即史钦,李白友人
- 迁客:被贬谪之人(贾谊典)
- 长沙:代指贬谪之地
- 江城:指江夏(今武汉)
- 落梅花:笛曲《梅花落》的双关
译文
自从被贬谪远离京城,西望长安不见故园影。
黄鹤楼中传来玉笛声,五月的江城飘落梅花韵。
背景
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年)李白流放夜郎途经江夏时。时年57岁的李白借贾谊贬长沙典故,抒写去国怀乡之愁。诗中”落梅花”的笛声意象,将听觉转化为视觉通感,是李白暮年诗艺的结晶。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现实(江城五月)与幻觉(梅花飘落)的叠合
- 通感运用:笛声化梅花的视听转换
- 双关修辞:”落梅花”兼指曲名与实景
- 结构精巧:前两句叙事,后两句造境
- 情感表达:
- 流放的孤愤
- 望京的眷恋
- 闻笛的乡愁
- 末句”落梅”体现的生命飘零感
- 诗学突破:
- 开创”笛声-花落”的意象组合
- 将政治失意转化为美学意境
- 七绝体裁的典范运用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无限羁情,笛里吹来”
- 《李太白诗醇》:”‘落梅花’三字千古绝唱”
- 现代研究:
- 林庚称其为”盛唐之音的最后回响”
- 松浦友久指出”双重空间建构体现李白晚期诗风”
- 文学史意义:
- 唐代笛诗的最高成就
- 李白流放诗的代表作
- 黄鹤楼文化的经典组成部分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