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崖公

李白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雷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拼音

xī zài lǎng líng dōng ,xué chán bái méi kōng 。
dà dì le jìng chè ,huí xuán jì lún fēng 。
lǎn bǐ zào huà lì ,chí wéi wǒ shén tōng 。
wǎn yè tài shān jun1 ,qīn jiàn rì méi yún 。
zhōng yè wò shān yuè ,fú yī táo rén qún 。
shòu yú jīn xiān dào ,kuàng jié wèi shǐ wén 。
míng jī fā tiān guāng ,dú lǎng xiè gòu fēn 。
xū zhōu bú xì wù ,guān huà yóu jiāng pēn 。
jiāng pēn yù tóng shēng ,dào yá nǎi sēng yīng 。
shuō fǎ dòng hǎi yuè ,yóu fāng huà gōng qīng 。
shǒu bǐng yù zhǔ wěi ,rú dēng bái lóu tíng 。
wēi yán zhù bǎi chuān ,wěi wěi xìn kě tīng 。
yī fēng gǔ qún yǒu ,wàn lài gè zì míng 。
qǐ bì bā chuāng yǒu ,tuō xiǔ chè léi tíng 。
zì yán lì tiān tái ,bó bì niè cuì píng 。
líng jīng shí qiáo qù ,huǎng hū rù qīng míng 。
xī wǎng jīn lái guī ,jué jǐng wú bú jīng 。
hé rì gèng xié shǒu ,chéng bēi xiàng péng yíng ?

注释

  • 崖公:法号含”崖”的高僧
  • 白眉空:白眉禅师(马祖道一弟子)
  • 金仙道:佛法(唐人称佛为金仙)
  • 玉麈尾:高僧讲经用的拂尘
  • 乘杯:僧人以杯渡水的神通

译文

从前在朗陵东,我跟随白眉高僧修习禅法。
大地如明镜般透彻,万象流转如风轮不息。
我领悟造化之力,化为自身的神通。

傍晚拜谒泰山君(泰山神),亲眼目睹落日隐入云霞。
深夜独卧山月之下,拂衣远离尘世人群。
他传授我无上佛法,那是旷劫未闻的玄妙真谛。
灵性顿悟,天光乍现,独照我心,涤荡尘垢。

我如虚舟不系外物,随缘观化,漫游江畔。
江边偶遇知音,原是佛门高僧。
他谈经说法震动山海,游历四方度化公卿。
手持玉麈尾(高僧讲法器具),如登白楼亭般超然。
微言妙义如百川汇注,娓娓道来令人诚服。

一阵风起,万物随之共鸣;
开启八面窗牖(喻智慧通达),夜宿时似有雷霆相伴。
他说曾登天台山,攀绝壁、踏翠屏,
战战兢兢走过石桥,恍若直入青冥之境。
往昔行脚,今日归来,奇绝之景皆已遍览。

何时能再携手,共乘木杯(传说僧人以杯渡水),
飞向蓬莱瀛洲的仙山?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九载(750年)李白游齐鲁期间。时年49岁的李白与高僧崖公交游,诗中既记录参禅经历,又展现对佛法的理解,是研究李白佛教思想的重要文本,体现其”三教融通”的思想特质。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佛道融合:”金仙道”与”泰山君”的意象并置
  • 时空叙事:从朗陵到泰山再到天台山的修行轨迹
  • 比喻系统:以”虚舟””风鼓万籁”喻佛法境界
  • 声韵设计:平仄交替,末句平声收尾余韵悠长
  1. 情感表达:
  • 对高僧的崇敬
  • 求法悟道的喜悦
  • 超脱尘俗的向往
  • “乘杯”体现的宗教想象
  1. 诗学价值:
  • 唐代佛教诗的典范
  • 展现李白诗歌的哲学维度
  • “万籁各自鸣”对苏轼《琴诗》的影响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宋诗醇》:”仙心禅理,打成一片”
  • 《李诗通》:”‘虚舟’句,得南宗三昧”
  1. 现代研究:
  • 郭沫若指出此诗”反映盛唐佛道交融的文化生态”
  • 饶宗颐认为”万籁各自鸣”体现华严宗”事事无碍”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