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拼音
wǒ xún qīng lián yǔ ,dú wǎng xiè chéng què 。
shuāng qīng dōng lín zhōng ,shuǐ bái hǔ xī yuè 。
tiān xiāng shēng xū kōng ,tiān lè míng bú xiē 。
yàn zuò jì bú dòng ,dà qiān rù háo fā 。
zhàn rán míng zhēn xīn ,kuàng jié duàn chū méi 。
注释
- 青莲宇:佛寺(青莲喻佛眼)
- 谢城阙:告别城市
- 虎溪:东林寺前溪水(慧远送客不过溪典)
- 天乐:佛国妙音
- 宴坐:禅坐
- 大千:三千大千世界
- 旷劫:极久远的时间
译文
我寻访青莲佛寺,独自远离尘世城阙。
东林寺的钟声在清霜中回荡,虎溪的月光映照着寒澈流水。
天香在虚空中弥漫,天乐袅袅不绝于耳。
我静坐入定,寂然不动,大千世界仿佛凝入一毫一发。
心境澄明,真性湛然,超越万劫轮回,再无生灭来去。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年)李白初游庐山时。时年27岁的诗人探访净土宗祖庭东林寺,诗中融合慧远传说与禅观体验,展现青年李白对佛教的深刻领悟,是其早期宗教诗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从城阙到佛寺的修行路径
- 视听通感:钟声(听觉)-月水(视觉)-天香(嗅觉)的感官交响
- 哲理意象:”大千入毫发”的宇宙观照
- 声韵设计:入声韵(阙/月/歇/发/没)强化顿悟感
- 情感表达:
- 离尘向佛的决然
- 禅悦境界的陶醉
- 宇宙即心的证悟
- “湛然”体现的绝对安宁
- 诗学价值:
- 唐代佛教诗的典范
- “以诗说禅”的早期尝试
- 影响王维《过香积寺》等创作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宋诗醇》:”十字参透禅机”
- 《李诗通》:”‘大千毫发’语,自般若中来”
-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天乐意象源自《阿弥陀经》”
- 饶宗颐认为”湛然真心”体现天台宗观心法门
- 文学史意义:
- 佛教中国化的诗意呈现
- 李白宗教思想的重要文献
- 庐山文学的核心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