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拼音

mù cóng bì shān xià ,shān yuè suí rén guī 。
què gù suǒ lái jìng ,cāng cāng héng cuì wēi 。
xiàng xié jí tián jiā ,tóng zhì kāi jīng fēi 。
lǜ zhú rù yōu jìng ,qīng luó fú háng yī 。
huān yán dé suǒ qì ,měi jiǔ liáo gòng huī 。
zhǎng gē yín sōng fēng ,qǔ jìn hé xīng xī 。
wǒ zuì jun1 fù lè ,táo rán gòng wàng jī 。

注释

  • 终南山:秦岭主峰(道教圣地)
  • 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 翠微:青翠山色
  • 荆扉:柴门
  • 忘机:忘却世俗心机

译文

傍晚从青山下来,山月一路伴我归。
回望走过的山路,苍茫横亘翠微间。
携手来到田家院,孩童欢快开柴扉。
绿竹掩映幽深径,青萝轻拂行人衣。
欢语中获得休憩,共饮美酒畅心扉。
长歌伴着松风吟,曲终但见星河稀。
我醉君亦乐,陶然共忘机。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后。时年43岁的诗人漫游终南山,借访隐士斛斯山人之事,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真趣的向往,是研究李白”诗仙”形象的重要文本。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移步换景:从”碧山”到”田家”的空间转换
  • 声色交融:绿竹(视觉)-长歌(听觉)的感官交响
  • 细节捕捉:”青萝拂衣”的灵动描写
  • 结构圆满:从”暮归”到”星稀”的时间闭环
  1. 情感表达:
  • 山居生活的惬意
  • 宾主相得的欢愉
  • 超脱尘俗的逍遥
  • “忘机”体现的道家境界
  1. 诗学价值:
  • 盛唐田园诗的典范
  • 将访友题材提升为精神寓言
  • “山月随人”意象的经典化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尽是眼前真景,人自不能道”
  • 《李太白诗醇》:”‘忘机’二字,一篇之髓”
  1.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为”盛唐隐逸文化的诗意标本”
  • 袁行霈指出”青萝意象源自《楚辞·山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