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拼音
lǎn yáo bái yǔ shàn ,luǒ tǎn qīng lín zhōng 。
tuō jīn guà shí bì ,lù dǐng sǎ sōng fēng 。
注释
- 裸袒:赤身露体
- 脱巾:摘下头巾
- 露顶:露出头顶
- 洒:沐浴(指风吹拂)
译文
懒摇手中白羽扇,赤身闲卧青翠林。
摘下头巾挂石壁,松风拂顶自逍遥。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隐居安陆时期。时年34岁的诗人夏日避暑山中,以率真之笔记录消暑场景,展现其不受礼法拘束的个性,是研究李白早期隐逸思想的重要文本。
赏析
- 艺术特色:
- 动作特写:”摇-袒-脱-挂-洒”的连续动态
- 色彩对比:白羽/青林/石壁的视觉层次
- 通感运用:”洒”字将触觉转化为视觉
- 声韵设计:平声韵(中/风)营造轻松感
- 情感表达:
- 消夏的极致快意
- 亲近自然的野趣
- 离经叛道的狂放
- 末句”松风”体现的天人合一
- 诗学价值:
- 盛唐避暑诗的另类表达
- 将身体解放提升为精神自由
- “裸袒”书写的大胆突破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归》:”四句写尽山夏真趣”
- 《李诗纬》:”‘洒’字从《庄子》’洒心’化出”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为”中国最早的’身体写作'”
- 宇文所安指出”青林意象的《楚辞》渊源”
- 文学史意义:
- 李白”谪仙”形象的早期印证
- 唐代山林诗的创新之作
- 影响后世”消夏”题材创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