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归旧山

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上壁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拼音

wèi xǐ rǎn chén yīng ,guī lái fāng cǎo píng 。
yī tiáo téng jìng lǜ ,wàn diǎn xuě fēng qíng 。
dì lěng yè xiān jìn ,gǔ hán yún bú háng 。
nèn huáng qīn shě mì ,gǔ shù dǎo jiāng héng 。
bái quǎn lí cūn fèi ,cāng tái shàng bì shēng 。
chuān chú gū zhì guò ,lín wū jiù yuán míng 。
mù luò qín cháo zài ,lí shū shòu lù chéng 。
fú chuáng cāng shǔ zǒu ,dǎo qiè sù yú jīng 。
xǐ yàn xiū liáng cè ,qiāo sōng nǐ sù zhēn 。
cǐ shí zhòng yī qù ,qù hé dào sān qīng 。

注释

  • 染尘缨:沾尘的帽带(喻俗世生活)
  • 芳草平:草色衰平的冬日景象
  • 素鱼:蛀书虫(银鱼)
  • 三清:道教最高仙境(玉清、上清、太清)

译文

尚未洗去沾染尘埃的帽缨,归来时芳草已漫过路径。
一条青藤小道蜿蜒新绿,远处万点雪峰映着晴空。
大地寒凝树叶早已凋尽,山谷冷寂云絮停滞难行。
嫩竹密密侵逼房舍四周,老树斜倒横亘江面之中。
白狗冲着离村人影吠叫,青苔悄悄爬满斑驳墙缝。
野雉孤零零掠过厨房窗,老猿在屋檐下哀鸣声声。
叶落尽仍见鸟巢悬枝头,篱笆疏野兽足迹踏分明。
拂拭床榻惊走灰鼠窜逃,翻动书箱吓呆蛀书的蠹虫。
洗净砚台谋划济世良策,轻叩松枝效仿高士贞风。
此时若再度离山远行,定要直上仙界三清境。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年)李白离京后归隐庐山时期。时年46岁的诗人重返旧居,通过冬日山居的细致观察,抒写对仕途的失望与对修道的向往,是李白中年思想转折的重要见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从藤径到雪峰的视野拓展
    • 生态描写:犬/雉/猿/鼠/虫的动物志式记录
    • 对比手法:”染尘缨”与”三清”的精神距离
    • 炼字精妙:”侵””倒””走””惊”的动词运用
    1. 情感表达:
    • 重归山林的复杂心绪
    • 对自然生态的敏锐感知
    • 修道长生的热切向往
    • 末句”三清”体现的终极追求
    1. 诗学突破:
    • 将隐逸诗提升为生态文本
    • 开创”归山-悟道”的抒情模式
    • 道教思想与写实手法的融合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写尽山居冬景,字字入画”
    • 《李诗通》:”‘倒江横’三字,造化在手”
    1. 现代研究:
    • 林庚称其为”唐代生态诗歌的先声”
    • 宇文所安指出”素鱼意象的知识分子隐喻”
    1. 文学史意义:
    • 山水诗与道教诗的合流之作
    • 李白”诗仙”形象的重要构成
    • 影响王维《辋川集》的创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