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拼音
lù shuǐ míng qiū yuè ,nán hú cǎi bái pín 。
hé huā jiāo yù yǔ ,chóu shā dàng zhōu rén 。
注释
- 渌水:清澈的水
- 白蘋:水中浮草(古诗词常用意象)
- 娇欲语:拟人写法(形容荷花含苞待放)
- 愁杀:极度忧愁
译文
清澈湖水映秋月,南湖采摘白蘋忙。
荷花娇艳似欲语,愁煞船上采蘋郎。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漫游洞庭时期。时年26岁的诗人继承南朝乐府传统,将秋湖采蘋的寻常场景诗化,通过荷花意象抒写青春愁绪,展现早期李白对六朝清商曲辞的创造性转化。
赏析
- 艺术特色:
- 光影经营:”月映渌水”的透明质感
- 拟人妙笔:”欲语”赋予荷花灵性
- 留白艺术:”愁杀”原因的不言之妙
- 声韵设计:入声韵(月/蘋/杀)强化顿挫感
- 情感表达:
- 对自然美的惊叹
- 青春莫名的惆怅
- “荡舟人”的孤独感
- 二十字中的人生况味
- 诗学价值:
- 唐代”清商曲辞”的典范
- 李白绝句”神韵派”的代表
- “愁杀”口语的雅化运用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二十字有《子夜》遗响”
- 《李诗直解》:”‘欲语’二字,荷花之魂”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为”盛唐的《荷塘月色》”
- 吉川幸次郎指出”白蘋意象的江南文化密码”
- 文学史意义:
- 唐代水乡诗的经典
- 李白早期风格的代表
- 影响李珣《南乡子》等词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