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拼音

bái fā sān qiān zhàng ,yuán chóu sì gè zhǎng 。
bú zhī míng jìng lǐ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

注释

  • 秋浦:今安徽池州秋浦河
  • 缘:因为
  • 个:这样
  • 秋霜:喻白发

译文

白发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绪这般深长。
不知明镜中的我,何时染上这满头秋霜。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李白漫游秋浦时期。时年53岁的诗人揽镜自照,惊见白发丛生,以夸张手法抒写壮志未酬的愁绪,是其晚年诗歌”豪中见悲”的典型代表。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夸张至极:”三千丈”的宇宙级愁思
  • 比喻系统:白发-愁绪-秋霜的意象链
  • 空间转换:从外在形象到镜中倒影
  • 设问修辞:”何处得”的自我惊诧
  1. 情感表达:
  • 岁月蹉跎的惊惧
  • 功业无成的苦闷
  • 对镜自照的恍惚
  • 末句”秋霜”的生命悲凉
  1. 诗学价值:
  •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愁”诗
  • 将数学概念(三千丈)诗化的典范
  • 影响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创作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二十字写尽千古愁人”
  • 《李诗直解》:”‘三千丈’三字,前无古人”
  1.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为”盛唐最后的浪漫咆哮”
  • 钱钟书指出”秋霜意象的《诗经》渊源”
  1. 文学史意义:
  • 李白晚年诗风的标志
  • 唐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 中国文学”愁”主题的经典表达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