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拼音
é méi shān yuè bàn lún qiū ,yǐng rù píng qiāng jiāng shuǐ liú 。
yè fā qīng xī xiàng sān xiá ,sī jun1 bú jiàn xià yú zhōu 。
注释
- 峨眉山: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 半轮秋:上弦月或下弦月
- 平羌江:青衣江,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 清溪:清溪驿,属四川犍为
- 君:一指山月(拟人化),二指蜀地友人
译文
峨眉山前悬挂半轮秋月,月影映入平羌江水流动。
夜间从清溪出发往三峡,思念你却不见直到渝州。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离蜀地时,时年24岁。诗人沿长江东下,经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路线,在舟行途中即景抒情,展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情与乡思。
赏析
- 艺术特色:
- 地名连用:五处地名展现空间推移
- 动静结合:首句静态山月,次句动态江影
- 意象系统:山月-江水-秋夜构成清凉意境
- 情感表达:
- 表层:出蜀漫游的轻快
- 深层:对故乡山水的依恋
- “思君”的双重解读:月拟人化与友人思念
- 诗学价值:
- 盛唐山水诗的典范
- 开创”地理诗”新范式
- 影响后世”月意象”书写
评价
- 古代评点:
- 明·王世懋:”二十八字中地名占其五,古今绝唱”
- 清·王尧衢:”‘思君’句妙在不明说所思何人”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盛唐青春气象的结晶”
- 袁行霈指出”影入”暗含《庄子》哲学意蕴
- 文学史意义:
- 李白早期代表作
- 巴蜀文化的诗意表达
- 中国行旅诗的巅峰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