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醉起言志

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拼音

chù shì ruò dà mèng ,hú wéi láo qí shēng ?
suǒ yǐ zhōng rì zuì ,tuí rán wò qián yíng 。
jiào lái miǎn tíng qián ,yī niǎo huā jiān míng 。
jiè wèn cǐ hé shí ?chūn fēng yǔ liú yīng 。
gǎn zhī yù tàn xī ,duì jiǔ hái zì qīng 。
hào gē dài míng yuè ,qǔ jìn yǐ wàng qíng 。

注释

  1. 大梦:道家思想中比喻虚幻的人生(《庄子·齐物论》”方其梦者,不知其梦”)。
  2. 前楹:堂屋前的柱子,指醉卧厅堂。
  3. 眄(miǎn):斜视,此处指睡醒后慵懒张望。
  4. 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5. 浩歌:放声高歌。

译文

人生在世如同大梦,何必辛苦劳碌一生?
因此我终日醉酒,颓然倒在厅堂前。
醒来瞥见庭院中,一只鸟儿在花间啼鸣。
借问如今是什么时节?春风正与黄莺低语。
对此感慨想要叹息,却又自斟自饮。
放声高歌等待明月,曲终时已忘却世俗之情。

背景

  • 时间:约作于李白中年漫游时期(开元末或天宝初),反映其求仕受挫后的苦闷。
  • 思想背景:融合道家超脱思想与儒家用世矛盾,以”醉”解构现实压力。
  • 社会关联:盛唐表面繁荣下文人精神迷茫的缩影。

赏析

  1. 主题:
    • 表层:春日醉酒的闲适。
    • 深层:对人生意义的哲学追问(”大梦”与”忘情”的终极解脱)。
  2. 艺术特色:
    • 结构:醉—醒—醉的循环,强化虚无感。
    • 意象:”花间鸟鸣””春风流莺”的乐景反衬内心孤寂。
    • 语言:散文化句式(如”借问此何时”)体现李白诗的自由性。
  3. 情感张力:
    • 狂放(”浩歌待明月”)与颓唐(”颓然卧前楹”)的并存,展现典型李白式矛盾。

评价

  1. 古代:
    • 朱熹《朱子语类》评:”李白诗多说虚无,此篇尤见旷达。”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列为”放旷”类代表作。
  2. 现代:
    • 闻一多称其”用醉眼解构世界,却比醒者更清醒”。
    • 宇文所安《盛唐诗》指出:”表面的颓废隐藏着对生命密度的极致追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