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拼音

qí yī
yún xiǎng yī shang huā xiǎng róng ,chūn fēng fú kǎn lù huá nóng 。
ruò fēi qún yù shān tóu jiàn ,huì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 féng 。

qí èr
yī zhī hóng yàn lù níng xiāng ,yún yǔ wū shān wǎng duàn cháng 。
jiè wèn hàn gōng shuí dé sì ,kě lián fēi yàn yǐ xīn zhuāng 。

qí sān
míng huā qīng guó liǎng xiàng huān ,zhǎng dé jun1 wáng dài xiào kàn 。
jiě shì chūn fēng wú xiàn hèn ,chén xiāng tíng běi yǐ lán gàn 。

注释

  • 群玉山:西王母居所
  • 瑶台:仙人居处
  • 云雨巫山:宋玉《高唐赋》典
  •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皇后)
  • 沉香亭:长安兴庆宫亭名

译文

【其一】
见云想起她的衣裳,见花想起她的容颜。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映得花色更浓。
若非群玉仙山所见,定是瑶台月下相逢。

【其二】
一枝红牡丹含露凝香,楚王神女的故事徒惹断肠。
试问汉宫谁能相比?可怜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

【其三】
名花与绝色美人相映欢,常得君王含笑观赏。
春风消解了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倚阑干。

背景

此组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李白任翰林供奉时。时年42岁的诗人奉诏为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作新词,将宫廷题材提升为仙凡交融的杰作,是盛唐宫廷诗歌的巅峰。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群组:云-花-玉山-瑶台的仙界系统
  • 虚实相生:现实(沉香亭)与幻想(群玉山)的交织
  • 隐喻体系:以飞燕暗喻杨妃
  • 色彩经营:红艳-露华-月光的视觉交响
  1. 情感表达:
  • 对绝世美人的惊叹
  • 帝妃爱情的礼赞
  • “解释春风”的微妙讽喻
  • 末句”倚阑干”的含蓄留白
  1. 诗学突破:
  • 开创”以仙喻人”的宫体新模式
  • 将应制诗提升为永恒艺术
  • 七绝组诗的典范结构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
  • 《李太白全集》注:”‘云想’七字,冠绝古今”
  1.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为”盛唐宫廷文化的诗性结晶”
  • 宇文所安指出”飞燕典故的政治风险”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