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拼音
dù yuǎn jīng mén wài ,lái cóng chǔ guó yóu 。
shān suí píng yě jìn ,jiāng rù dà huāng liú 。
yuè xià fēi tiān jìng ,yún shēng jié hǎi lóu 。
réng lián gù xiāng shuǐ ,wàn lǐ sòng háng zhōu 。
注释
-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
- 楚国:今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属楚地
- 大荒:辽阔无边的原野
- 飞天镜:形容江中月影如天上飞下的明镜
- 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雾奇景
- 故乡水:指长江,李白视蜀地为故乡
译文
乘船远行来到荆门之外,
踏上这古老的楚地漫游。
群山随着平原渐渐消失,
长江涌入广袤无边的荒原。
月影如明镜飞落江心,
云霞似海市蜃楼变幻。
最是怜爱这故乡的江水,
不远万里送我的行舟。
背景
- 时间: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25岁首次出蜀时作
- 地理:记录由蜀入楚的重要地理过渡(荆门为巴蜀与荆楚分界)
- 心境:青年李白初次离乡的复杂情感(新奇与乡愁交织)
赏析
- 空间叙事:
- 垂直空间:”山尽”-“江流”-“月下”-“云生”构成立体画卷
- 水平空间:蜀地(闭合)-荆楚(开放)的地理转换
- 意象创新:
- 动态化自然:”随””尽””入””流”赋予山水生命感
- 超现实想象:”飞天镜””结海楼”的奇幻视觉
- 情感张力:
- 前六句的雄浑壮阔与尾联的细腻乡愁形成强烈对比
评价
- 古代:
- 王夫之《唐诗评选》:”‘山随平野尽’二语,是太白壮年本色。”
- 现代:
-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此诗开创了长江三峡出蜀的文学母题。”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