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拼音

dà hàn wú zhōng cè ,xiōng nú fàn wèi qiáo 。
wǔ yuán qiū cǎo lǜ ,hú mǎ yī hé jiāo 。
mìng jiāng zhēng xī jí ,héng háng yīn shān cè 。
yàn zhī luò hàn jiā ,fù nǚ wú huā sè 。
zhuǎn zhàn dù huáng hé ,xiū bīng lè shì duō 。
xiāo tiáo qīng wàn lǐ ,hàn hǎi jì wú bō 。

注释

  • 渭桥:长安附近渭水桥(被犯暗示都城危急)
  • 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
  • 燕支:山名(产胭脂草,代指胡地)
  • 瀚海:大漠

译文

汉廷缺乏制敌良策,匈奴铁骑直逼渭桥。
五原秋草犹泛绿意,胡马何其骄纵逍遥。
朝廷命将征讨西域,铁骑横扫阴山要道。
夺得燕支山后,胡女容颜顿失娇俏。
转战万里渡过黄河,罢兵之后乐事不少。
万里边疆萧条静寂,浩瀚沙漠平息波涛。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安史之乱前夕。时年51岁的李白借汉喻唐,通过边疆战事描写,既展现盛唐武功,又暗含对穷兵黩武的忧虑,是其边塞诗中的思想性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跳跃:从渭桥到瀚海的战场转移
  • 对比手法:”秋草绿”与”无花色”的色彩反差
  • 史笔春秋:”无中策”的含蓄批判
  • 声韵设计:平仄交替,末句平声收束显苍茫
  1. 情感表达:
  • 对胡患的忧愤
  • 对将士的礼赞
  • “休兵乐”的反战思想
  • 末句”瀚海寂”的历史沉思
  1. 诗学突破:
  • 将边塞诗提升为政治寓言
  • 开创”以战止战”的抒情模式
  • 五言古体的史诗化运用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诗别裁》:”‘无中策’三字,讽意深婉”
  • 《李诗通》:”‘瀚海’句,得边塞真境”
  1. 现代研究:
  • 郭沫若称其为”盛唐边疆政策的诗性诊断”
  • 袁行霈指出”燕支意象的性别政治隐喻”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