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拼音

sòng jun1 bà líng tíng ,bà shuǐ liú hào hào 。
shàng yǒu wú huā zhī gǔ shù ,xià yǒu shāng xīn zhī chūn cǎo 。
wǒ xiàng qín rén wèn lù qí ,yún shì wáng càn nán dēng zhī gǔ dào 。
gǔ dào lián mián zǒu xī jīng ,zǐ què luò rì fú yún shēng 。
zhèng dāng jīn xī duàn cháng chù ,lí gē chóu jué bú rěn tīng 。

注释

  1. 灞陵:汉文帝陵墓,位于长安东郊,唐代著名送别地。
  2. 灞水:关中八水之一,流经灞陵。
  3. 无花之古树:象征离别之地的沧桑。
  4. 王粲南登之古道:东汉文人王粲避乱南奔荆州时所经之路,喻指漂泊命运。
  5. 紫阙:皇宫,暗指朝廷。
  6. 骊歌:离别之歌(《骊驹》为古代送别曲)。

译文

在灞陵亭畔为你送行,
灞水奔流,浩浩汤汤。
头顶是无花的苍劲古树,
脚下是令人伤心的萋萋春草。
我向当地路人打听歧路,
他们说这是王粲当年南奔的古道。
古道蜿蜒,直通西京长安,
夕阳下的宫阙,浮云缭绕。
今夜正是最断肠的时刻,
骊歌愁绪万千,不忍卒听。

背景

  • 时间:天宝三载(744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所作。
  • 地点:灞陵(长安东郊),唐代最重要的送别地之一。
  • 历史隐喻:以王粲(东汉乱世流离文人)自况,暗示对朝廷失望。
  • 社会背景:安史之乱前夜,盛唐表面繁荣下的政治危机隐现。

赏析

  1. 意象系统:
    • 自然意象:灞水(流动的离别)、古树(凝固的时间)、春草(蔓延的愁绪)构成三维空间。
    • 历史意象:王粲典故将个人送别升华为文人集体命运。
  2. 结构艺术:
    • 由实(灞陵景物)到虚(历史联想),再回归现实(”今夕断肠”),形成时空回环。
  3. 情感表达:
    • 表面送友人,实则自伤身世(”紫阙浮云”暗喻朝廷昏聩)。

评价

  1. 古代:
    •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借王粲之古道,写己之放逐,悲愤在’浮云’二字。”
  2. 现代:
    • 林庚《唐诗综论》:”灞陵送别是盛唐的挽歌,李白以地理坐标标记时代转折。”
    • 宇文所安《盛唐诗》:”诗中隐藏着两重告别:友人之别与诗人和长安的永别。”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