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拼音
huáng yún chéng biān wū yù qī ,guī fēi yǎ yǎ zhī shàng tí 。
jī zhōng zhī jǐn qín chuān nǚ ,bì shā rú yān gé chuāng yǔ 。
tíng suō chàng rán yì yuǎn rén ,dú xiǔ gū fáng lèi rú yǔ 。
注释
- 乌夜啼: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
- 黄云:暮云,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
- 秦川女:代指思妇,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蕙织锦回文诗事
- 碧纱:窗纱,王昌龄《西宫春怨》”朦胧树色隐昭阳”
- 远人:远征的丈夫,唐代府兵制下常见题材
译文
黄昏的云笼罩城边,乌鸦将要栖息,
归巢的乌鸦在枝头哑哑啼鸣。
织机前坐着秦川的女子,
碧绿的窗纱如烟,隔窗传来低语。
停下织梭怅然思念远方征人,
独宿空房泪落如雨。
背景
- 时间:开元年间(约720年),李白早期模拟乐府之作
- 社会背景:反映唐代府兵制下”征人思妇”的普遍困境
- 文学传承:继承南朝乐府《乌夜啼》传统而创新,如:
- 吴均《乌夜啼》:”羞言独眠枕下泪” → 李白改为”泪如雨”强化视觉冲击
- 地理意象:秦川(关中)暗示西北戍边背景
赏析
- 双重声景构建:
- 自然声响:乌鸦啼叫(”哑哑”)
- 人类声响:织机声、低语声、泪落声
- 色彩心理学运用:
- “黄云”(压抑)→”碧纱”(脆弱)→”泪雨”(透明)的情绪递进
- 空间囚禁感:
- 由外(城边)到内(机房)再到封闭(”隔窗”)的镜头收缩
评价
- 古代:
- 明代胡应麟《诗薮》:”太白《乌夜啼》终篇不着一’怨’字,而怨意彻骨。”
- 现代:
- 闻一多《唐诗杂论》:”‘碧纱如烟’四字,是工业化前夜手工业文明的最后剪影。”
- 宇文所安《盛唐诗》:”窗纱的阻隔,象征帝国权力对私人情感的压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