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拼音

gōng gài sān fèn guó ,míng chéng bā zhèn tú 。
jiāng liú shí bú zhuǎn ,yí hèn shī tūn wú 。

注释

  • 八阵图:诸葛亮创制的军事阵法
  • 三分国:魏蜀吴三国鼎立
  • 石不转:传说八阵图石堆岿然不动
  • 失吞吴:指刘备伐吴的战略失误

译文

功业盖世促成三国鼎立,名垂青史因创八阵图。
江水冲刷磐石岿然不动,遗憾在于伐吴决策失误。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时年54岁的诗人实地探访奉节鱼复浦八阵图遗址,借咏诸葛亮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压缩:二十字概括诸葛亮一生功过
  • 意象经营:”江流石不转”的永恒象征
  • 对比手法:功业之”成”与遗恨之”失”
  • 炼字精妙:”盖””成””转””失”的动词运用
  1. 情感表达:
  • 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赞叹
  • 对历史遗憾的深刻反思
  • “遗恨”中寄托的当代忧思
  • 末句的历史批判意识

评价

  1. 古代评点:
  • 《杜诗详注》:”语短而意长,字字千钧”
  • 《唐诗别裁》:”二十字中具一部三国史”
  1. 现代研究:
  • 钱钟书称其”微言大义的史诗典范”
  • 宇文所安指出”石不转”体现的儒家不朽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