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拼音
zhī lí dōng běi fēng chén jì ,piāo bó xī nán tiān dì jiān 。
sān xiá lóu tái yān rì yuè ,wǔ xī yī fú gòng yún shān 。
jié hú shì zhǔ zhōng wú lài ,cí kè āi shí qiě wèi hái 。
yǔ xìn píng shēng zuì xiāo sè ,mù nián shī fù dòng jiāng guān 。
注释
- 支离:流离失所
- 风尘:战乱(指安史之乱)
- 五溪衣服:指湘西少数民族服饰
- 羯胡:安禄山(借指叛将)
- 词客:杜甫自指
- 庾信:南北朝诗人,晚年羁留北朝
译文
在东北战乱中流离失所,于西南天地间辗转漂泊。
三峡楼台中日月经年,与五溪异族共处云山。
胡人侍君终究不可靠,诗人伤时至今未能还。
庾信一生最为凄凉,晚年诗赋却震撼江关。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时年54岁的诗人借庾信典故,抒写安史之乱后的漂泊之痛,是”以古喻今”的典范之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个人漂泊(今)与庾信遭遇(古)的叠印
- 意象群组:风尘-楼台-云山-江关的漂泊符号
- 对仗精工:”三峡”联的地理空间对偶
- 用典自然:庾信典故的自我投射
- 情感表达:
- 战乱漂泊的悲苦
- 异乡羁旅的孤独
- “未还”中的家国之思
- 末句”动江关”的艺术共鸣
评价
- 古代评点:
- 《杜诗详注》:”以庾信自况,悲慨淋漓”
- 《唐诗别裁》:”‘支离”漂泊’四字,写尽乱离”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安史之乱的诗史缩影”
- 钱钟书指出”五溪衣服”的少数民族志价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