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拼音

yáo luò shēn zhī sòng yù bēi ,fēng liú rú yǎ yì wú shī 。
chàng wàng qiān qiū yī sǎ lèi ,xiāo tiáo yì dài bú tóng shí 。
jiāng shān gù zhái kōng wén zǎo ,yún yǔ huāng tái qǐ mèng sī 。
zuì shì chǔ gōng jù mǐn miè ,zhōu rén zhǐ diǎn dào jīn yí 。

注释

  • 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与品格
  • 云雨荒台:宋玉《高唐赋》中楚王与神女相遇处
  • 楚宫:战国时期楚国宫殿

译文

从草木摇落深知宋玉的悲怀,他的文采风范也是我的师承。
怅望千秋不禁洒下热泪,虽生不同时却同感萧条。
江山犹存故宅空留文采,云雨荒台岂止是梦幻传说。
最可叹楚宫早已湮灭,船夫指点的遗迹至今令人存疑。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时年54岁的诗人途经归州(今湖北秭归)宋玉故宅,借咏宋玉抒发文人相惜之情与历史沧桑之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互文手法:化用宋玉《九辩》意象
  • 时空穿越:”异代不同时”的古今对话
  • 虚实相生:文藻(虚)与荒台(实)的对照
  • 结句留白:”到今疑”的历史悬想
  1. 情感表达:
  • 对宋玉的深切认同
  • 文人命运的共鸣
  • 历史虚无的悲慨
  • “一洒泪”的强烈共情

评价

  1. 古代评点:
  • 《杜诗详注》:”‘异代不同时’五字,哭杀古今才人”
  • 《唐诗别裁》:”后四句写尽文士寂寞”
  1. 现代研究:
  • 钱钟书称其”中国最早的接受美学实践”
  • 宇文所安指出”云雨意象的性别政治隐喻”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