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拼音

qún shān wàn hè fù jīng mén ,shēng zhǎng míng fēi shàng yǒu cūn 。
yī qù zǐ tái lián shuò mò ,dú liú qīng zhǒng xiàng huáng hūn 。
huà tú shě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èi kōng guī yuè yè hún 。
qiān zǎi pí pá zuò hú yǔ ,fèn míng yuàn hèn qǔ zhōng lùn 。

注释

  • 明妃:王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妃)
  • 紫台:汉宫
  • 青冢:昭君墓(今呼和浩特南)
  • 画图:指毛延寿丑化昭君事
  • 环佩:女子饰物,代指昭君魂魄

译文

千山万壑奔涌朝向荆门,这里还留存着明妃生长的村落。
一旦离开汉宫远嫁荒漠,独留青冢对着塞外黄昏。
凭画图怎能识得真容颜,月夜唯闻环佩空归魂。
千年来琵琶弹奏胡乐,分明在曲中倾诉怨恨。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时年54岁的诗人借昭君村古迹,抒写对历史悲剧的思考,暗含自身漂泊之痛。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张力:”群山万壑”的宏阔与”尚有村”的微小
  • 色彩对照:紫台(辉煌)与青冢(凄凉)
  • 视听通感:琵琶声中的”怨恨”可视化
  • 炼字精妙:”赴””连””向”的动词运用
  1. 情感表达:
  • 对昭君命运的悲悯
  • “空归魂”的永恒遗憾
  • 历史批判意识(画图事)
  • 末句”怨恨”的集体记忆

评价

  1. 古代评点:
  • 《杜诗详注》:”‘独留青冢’句,凄绝千古”
  • 《唐诗别裁》:”琵琶胡语,写尽异域之悲”
  1.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性别政治的诗性批判”
  • 宇文所安指出”青冢意象的死亡美学”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