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拼音
zhēng róng chì yún xī ,rì jiǎo xià píng dì 。
chái mén niǎo què zào ,guī kè qiān lǐ zhì 。
qī nú guài wǒ zài ,jīng dìng hái shì lèi 。
shì luàn zāo piāo dàng ,shēng hái ǒu rán suí 。
lín rén mǎn qiáng tóu ,gǎn tàn yì xū xī 。
yè lán gèng bǐng zhú ,xiàng duì rú mèng mèi 。
注释
- 峥嵘:形容云层高耸重叠。
- 日脚:太阳从云缝中透出的光线。
- 妻孥(nú):妻子和儿女。
- 怪我在:惊讶我还活着。
- 歔欷(xū xī):抽泣、叹息。
- 夜阑:夜深。
- 秉烛:点着蜡烛。
- 如梦寐:像在梦里一样,形容重逢的不真实感。
译文
西天布满高耸的赤云,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
柴门外鸟雀叽喳鸣叫,远行的游子千里归来。
妻儿惊讶我竟还活着,惊魂稍定又擦泪不止。
乱世中我漂泊无依,能活着回来实属侥幸。
邻居们扒满墙头围观,纷纷感叹抽泣不已。
夜深时仍点着蜡烛,相对而坐恍如梦中。
背景
- 时间: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秋,与《北征》同期创作。
- 地点: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杜甫探家时所作。
-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俘至长安,后逃至凤翔投奔肃宗,获准回家探亲。
- 情感基调:劫后余生的复杂心情,既有团聚的喜悦,又有乱世的悲凉。
赏析
- 艺术特色
- 白描写实:用”柴门鸟雀噪””邻人满墙头”等细节还原真实场景。
- 情感递进:从”怪我在”的震惊,到”拭泪”的悲喜,再到”如梦寐”的恍惚,层层深入。
- 以小见大:通过个人家庭重逢,折射整个时代的苦难(”世乱遭飘荡”)。
- 经典诗句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 被誉为”千古重逢绝唱”,用”秉烛””梦寐”表现患难夫妻的不敢置信。
- 与晏几道”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异曲同工。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评价
- 古代评家
- 明代王嗣奭:”一字一句,镂出肺肠,令人莫知所措。”
- 清代仇兆鳌:”叙事中带议论,浑然无迹。”
- 现代评价
- 闻一多:”用家庭镜头拍下整个时代的创伤。”
- 钱钟书:”以家常语写惊天动地事,此老独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