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拼音
mào líng duō bìng hòu ,shàng ài zhuó wén jun1 。
jiǔ sì rén jiān shì ,qín tái rì mù yún 。
yě huā liú bǎo yè ,màn cǎo jiàn luó qún 。
guī fèng qiú huáng yì ,liáo liáo bú fù wén 。
注释
- 琴台:司马相如弹琴处(今成都邛崃)
- 茂陵:司马相如晚年居所
- 宝靥:面饰(代指文君美貌)
- 归凤求凰:相如《凤求凰》琴曲
译文
司马相如虽多病老去,仍深爱着卓文君。
当垆卖酒的尘世佳话,琴台上空唯余暮云。
野花似留佳人笑靥,蔓草如见罗裙飘展。
当年凤求凰的深意,如今已再难听闻。
背景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寓居成都时。时年49岁的诗人寻访司马相如遗迹,借琴台怀古抒写对真挚爱情的向往,暗含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昔对照:历史佳话与”日暮云”的荒凉
- 意象经营:野花-蔓草的自然隐喻
- 用典含蓄:”宝靥””罗裙”的侧写手法
- 声韵设计:平声韵(君/云/裙/闻)的绵长余韵
- 情感表达:
- 对古典爱情的追慕
- 风流云散的怅惘
- “不复闻”的当代批判
- 末句的文化忧思
评价
- 古代评点:
- 《杜诗详注》:”‘日暮云’三字,有无穷惆怅”
- 《唐诗别裁》:”野花蔓草句,写尽风流消歇”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唐代的文化乡愁”
- 程千帆指出”宝靥罗裙”的服饰史价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