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拼音
yí miào dān qīng luò ,kōng shān cǎo mù zhǎng 。
yóu wén cí hòu zhǔ ,bú fù wò nán yáng 。
注释
- 武侯庙:诸葛亮祠堂(非成都武侯祠,当为夔州武侯庙)
- 丹青落:壁画褪色剥落
- 辞后主:指《出师表》辞别刘禅
- 卧南阳:诸葛亮早年隐居南阳
译文
古老的庙宇壁画斑驳,空寂的山中草木丛生。
仿佛仍听见辞别后主的声音,再不能回到南阳隐居。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时年54岁的诗人拜谒当地武侯庙,通过简练的二十字,浓缩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并置:”丹青落”(人文)与”草木长”(自然)的对比
- 时空压缩:从庙宇现状到历史声音的跳跃
- 用典精炼:”辞后主”与”卧南阳”的一生概括
- 声韵设计:平声韵(长/阳)的悠长余韵
- 情感表达:
- 对诸葛亮忠诚的崇敬
- 历史沧桑的感慨
- “不复”中的永恒遗憾
- 末句的隐逸理想
评价
- 古代评点:
- 《杜诗详注》:”二十字抵一篇《出师表》”
- 《唐诗别裁》:”‘犹闻’二字,神理俱现”
- 现代研究:
- 闻一多称其”微型史诗的典范”
- 程千帆指出”草木长”的生态书写意识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