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帝城

杜甫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
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
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拼音

chéng jun4 suí tiān bì ,lóu gāo gèng nǚ qiáng 。
jiāng liú sī xià hòu ,fēng zhì yì xiāng wáng 。
lǎo qù wén bēi jiǎo ,rén fú bào xī yáng 。
gōng sūn chū shì xiǎn ,yuè mǎ yì hé zhǎng 。

注释

  1. 城峻:城墙高峻陡峭。
  2. 天壁:形容城墙像天然的石壁一样陡峭。
  3. 女墙:城墙上凹凸状的矮墙。
  4. 夏后:指大禹,夏朝的开创者。
  5. 襄王:指楚襄王,传说曾梦遇巫山神女。
  6. 悲角:悲凉的号角声。
  7. 公孙:指公孙述,东汉初年割据蜀地的军阀。
  8. 跃马:指公孙述称帝的野心。

译文

白帝城高耸入云,城墙如天壁般陡峭,城楼巍峨,女墙更显其险峻。
望着奔流的长江,想起大禹治水的功绩;风吹过时,又忆起楚襄王的传说。
年老时听到悲凉的号角声,被人搀扶着眺望夕阳,心中充满忧思。
当年公孙述倚仗天险割据称帝,野心虽大,终究覆灭,历史沧桑令人慨叹。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白帝城地势险要,历史上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孙述、刘备等均曾据此割据。杜甫登临怀古,借历史兴亡抒发对唐王朝衰落的忧虑和个人漂泊的悲凉。

赏析

  1. 写景壮阔,怀古深沉:前四句描绘白帝城的险峻地势,后四句转入历史联想,虚实结合。
  2. 借古讽今:以公孙述的败亡暗喻当时藩镇割据的危机,表达对国事的担忧。
  3. 个人身世之感:”老去闻悲角”句,既写战乱之悲,又含自身年老漂泊的凄凉。
  4. 语言凝练:短短八句,融汇地理、历史、个人情感,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评价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评:”此诗登城而作,前半状其险,后半感其事,末以公孙述作结,寓意深远。”
《读杜心解》(清·浦起龙)称:”雄浑悲壮,怀古中自伤身世,杜公夔州诗之佳作。”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