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拼音
huá tíng rù cuì wēi,qiū rì luàn qīng huī。
bēng shí yī shān shù,qīng lián yè shuǐ yī。
zǐ lín chōng àn yuè,cāng sǔn hù cháo guī。
xiàng wǎn xún zhēng lù,cán yún bàng mǎ fēi。
注释
- 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
- 清晖:清朗的阳光
- 欹(yī):倾斜
- 水衣:指水中植物的薄膜
- 紫鳞:指鱼类
- 苍隼:猛禽
- 征路:旅途
译文
华美的亭台隐入青翠山色,
秋日阳光在林中斑驳闪烁。
崩落的岩石压斜山间树木,
清澈的波纹曳动水中青苔。
紫色鱼鳞的鱼儿跃出水面,
苍色猛禽护卫巢穴归来。
傍晚时分寻找前行道路,
片片残云追着马儿飞驰。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56岁流寓夔州时期。郑氏东亭位于夔州,杜甫重游旧地,通过对秋景的细腻观察,抒发漂泊羁旅之情。
赏析
- 意象组合:
- 自然景观:翠微、清晖、崩石、清涟
- 动物意象:紫鳞、苍隼
- 时间线索:秋日→向晚
- 艺术特色:
- “乱”字写光影的灵动
- “曳”字状水波的轻柔
- “冲””护”的动词精准传神
- 尾句”残云傍马飞”的动感描写
- 情感表达:
- 前六句写景的闲适
- 末二句透露出行旅匆匆
- 隐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评价
- 宋代黄鹤:”四十字中,秋色如画”(《杜诗补注》)
- 明代王嗣奭:”结句有万里之行色”(《杜臆》)
- 清代仇兆鳌:”‘残云傍马’,非久于行役者不能道”(《杜诗详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