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拼音
qiū chuāng yóu shǔ sè ,luò mù gèng tiān fēng 。
rì chū hán shān wài ,jiāng liú xiǔ wù zhōng 。
shèng cháo wú qì wù ,lǎo bìng yǐ chéng wēng 。
duō shǎo cán shēng shì ,piāo líng rèn zhuǎn péng 。
注释
- 客亭:旅途中暂歇的亭子,此处指诗人漂泊途中的栖身之所。
- 曙色:破晓时的天色。
- 落木:落叶的树木。
- 天风:天空中的大风。
- 宿雾:夜间的雾气。
- 圣朝:对当代朝廷的尊称。
- 弃物:被抛弃无用之物,此处为诗人自喻。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译文
秋窗透进破晓的晨光,落叶在狂风中飘舞。
太阳从寒山外升起,江流笼罩在夜雾中。
圣明的朝代没有弃置的人才,可我这老病之身已成衰翁。
余生还有多少事要做啊,却像飘转的蓬草般身不由己。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晚年漂泊湖南期间。当时诗人贫病交加,辗转于洞庭湖一带,在旅途中的客亭写下这首感慨身世的诗作,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困顿和精神的苦闷。
赏析
- 写景苍凉:前四句描绘秋晨萧瑟之景,”落木””寒山””宿雾”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氛围。
- 对比强烈:”圣朝无弃物”与”老病已成翁”形成尖锐对比,暗含讽喻。
- 情感沉痛:后四句直抒胸臆,以”转蓬”自喻,表达漂泊无依的悲凉。
- 语言凝练:全诗对仗工整,”犹””更””外””中”等虚词运用精当。
评价
明·王嗣奭《杜臆》评:”‘圣朝’句似颂实讽,老杜惯用此法。”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写景凄清,言情悲怆,字字血泪。”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