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拼音
shì zú hé cǎo cǎo ,zhù chéng tóng guān dào 。
dà chéng tiě bú rú ,xiǎo chéng wàn zhàng yú 。
jiè wèn tóng guān lì :”xiū guān hái bèi hú ?”
yào wǒ xià mǎ háng ,wéi wǒ zhǐ shān yú :
“lián yún liè zhàn gé ,fēi niǎo bú néng yú 。
hú lái dàn zì shǒu ,qǐ fù yōu xī dōu 。
zhàng rén shì yào chù ,zhǎi xiá róng dān chē 。
jiān nán fèn zhǎng jǐ ,wàn gǔ yòng yī fū 。”
“āi zāi táo lín zhàn ,bǎi wàn huà wéi yú 。
qǐng zhǔ fáng guān jiāng ,shèn wù xué gē shū !”
注释
- 草草:劳苦忙碌的样子
- 战格:防御工事
- 西都:指长安
- 丈人:对长者的尊称(吏称杜甫)
- 桃林战:指756年哥舒翰潼关大败
- 化为鱼:指官兵坠黄河溺死
- 哥舒:哥舒翰(唐将,因冒进致败)
译文
士兵们多么辛劳,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坚固,小城高耸入云霄。
我问潼关的差役:”修关是为防胡人?”
他邀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点山崖:
“层叠的战栅连接云端,飞鸟也难以逾越。
胡人来犯只管坚守,何必再担心长安。
您看这险要之处,狭窄得只容单车通过。
只要奋戟坚守,自古一夫当关。”
“可叹桃林那一战,百万大军喂了鱼。
请转告守关将领,千万别学哥舒翰!”
背景
时间:乾元二年(759年)春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中潼关二次设防
地理意义:潼关为长安东大门
关联事件:三年前哥舒翰潼关大败
创作动机:杜甫途经潼关,忧心重蹈覆辙
赏析
- 结构分析
- 前4句:筑城场景描写
- 中8句:吏者解说防务
- 后4句:诗人沉痛告诫
- 艺术特色
- 对话体运用(占比50%)
- 军事术语入诗(”战格””长戟”)
- 今昔对比手法(当前防务vs桃林惨败)
- 核心意象
“万古用一夫”:
- 化用”一夫当关”典故
- 体现杜甫的战略思想
- 与”百万化为鱼”形成强烈反差
评价
- 古代评价
- 王嗣奭:”以议论为诗而不失温厚”
- 仇兆鳌:”字字沉痛,可为边将箴”
- 现代评价
- 陈贻焮:”军事诗与政治诗的完美结合”
- 袁行霈:”展现杜甫的军事洞察力”
- 文学史地位
- “三吏”中唯一正面描写防御工事的作品
- 开创军事评论诗新类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