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谿。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拼音
jì mò tiān bǎo hòu ,yuán lú dàn hāo lí 。
wǒ lǐ bǎi yú jiā ,shì luàn gè dōng xī 。
cún zhě wú xiāo xī ,sǐ zhě wéi chén ní 。
jiàn zǐ yīn zhèn bài ,guī lái xún jiù qī 。
jiǔ háng jiàn kōng xiàng ,rì shòu qì cǎn qī 。
dàn duì hú yǔ lí ,shù máo nù wǒ tí 。
sì lín hé suǒ yǒu ?yī èr lǎo guǎ qī 。
xiǔ niǎo liàn běn zhī ,ān cí qiě qióng qī 。
fāng chūn dú hé chú ,rì mù hái guàn qí 。
xiàn lì zhī wǒ zhì ,zhào lìng xí gǔ bì 。
suī cóng běn zhōu yì ,nèi gù wú suǒ xié 。
jìn háng zhǐ yī shēn ,yuǎn qù zhōng zhuǎn mí 。
jiā xiāng jì dàng jìn ,yuǎn jìn lǐ yì qí 。
yǒng tòng zhǎng bìng mǔ ,wǔ nián wěi gōu jī 。
shēng wǒ bú dé lì ,zhōng shēn liǎng suān sī 。
rén shēng wú jiā bié ,hé yǐ wéi zhēng lí !
注释
- 天宝后:指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天宝是唐玄宗年号。
- 蒿藜(hāo lí):野草荆棘,形容荒芜。
- 贱子:诗人自称。
- 旧蹊(xī):旧路,指故乡。
- 日瘦:日光黯淡,拟人化写法。
- 鼓鞞(pí):战鼓,指被征召从军。
- 蒸黎:百姓。蒸,众;黎,黎民。
译文
安史之乱后,家乡一片荒芜,只剩野草。
百余户的村落因战乱流离失所,
活着的人杳无音信,死者化为尘土。
我战败逃回,寻找故乡旧路,
只见空巷荒凉,日光惨淡。
唯有狐狸竖毛对我怒啼,
四邻仅剩一两位老寡妇。
像归鸟眷恋旧枝,我勉强安身,
春日独自扛锄耕种,日暮浇灌菜畦。
县吏知我归来,又征我去练兵。
虽在本州服役,却无家人可告别,
远行或近行,对我已无差别。
家园荡然无存,远近皆是苦难。
最痛心母亲病逝五年,尸骨难安,
生不能尽孝,死不能葬,唯有悲泣。
人生到无家可别的境地,百姓何以生存!
背景
- 时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安史之乱未平,唐军溃败,社会动荡。
- 事件:杜甫目睹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写下“三吏三别”,《无家别》是其中之一,反映战争对底层人民的摧残。
赏析
- 主题思想:
- 揭露战争残酷,控诉兵役制度对家庭的毁灭。
- “无家别”三字点题,突出战乱中百姓连告别亲人的权利都被剥夺的极致悲剧。
-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通过“空巷”“狐啼”“寡妻”等意象,勾勒荒凉画面。
- 心理刻画:以第一人称自述,展现主人公从绝望到麻木的复杂心境。
- 对比手法:“宿鸟恋本枝”与“家乡既荡尽”对比,强化无家可归的悲怆。
- 名句赏析:
-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直击主题,质问乱世中百姓的生存意义,体现杜甫“诗史”的批判精神。
评价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
“末二句结出通篇主旨,言乱至无家,更不忍别矣。” - 现代学者萧涤非:
“《无家别》是‘三别’中最为沉痛的一篇,因其连告别的对象都已失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