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拼音

chūn shān wú bàn dú xiāng qiú,fá mù zhēng zhēng shān gèng yōu。
jiàn dào yú hán lì bīng xuě,shí mén xié rì dào lín qiū。
bù tān yè shí jīn yín qì,yuǎn hài zhāo kàn mí lù yóu。
chéng xìng yǎo rán mí chū chù,duì jūn yí shì fàn xū zhōu。

注释

  1. 丁丁(zhēng):伐木声
  2. 涧道:山涧小路
  3. 金银气:传说深山矿脉夜间有金银光气
  4. 麋鹿游:麋鹿自由活动(喻隐士生活)
  5. 杳然:深远迷茫貌
  6. 虚舟:空船(典出《庄子》)

译文

春日独访无伴山居,伐木声声更显幽静。
踏过残留冰雪的山径,夕阳斜照石门林丘。
不贪富贵故能夜辨矿脉,远离祸害晨观麋鹿悠游。
乘兴而来忘却归路,面对君如遇世外仙舟。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30岁漫游齐鲁时。张氏为兖州隐士,诗中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写,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视听描写:
  • 听觉:伐木声(以声衬静)
  • 视觉:冰雪/斜日/麋鹿(层次分明)
  1. 艺术手法:
  • “山更幽”化用王籍”鸟鸣山更幽”
  • “金银气”与”麋鹿游”的虚实对照
  • “虚舟”典故的巧妙运用
  1. 思想内涵:
  • 对隐士品格的赞美
  • 自我精神世界的投射
  • 老庄思想的诗意呈现

评价

  1. 宋代黄希:”此篇见少陵早年已得陶谢遗意”(《补注杜诗》)
  2. 明代王嗣奭:”‘杳然迷出处’五字,已开后日夔州诗境”(《杜臆》)
  3. 清代浦起龙:”结句空灵,全篇俱活”(《读杜心解》)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