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拼音
mǎng mǎng wàn zhòng shān ,gū chéng shān gǔ jiān 。
wú fēng yún chū sāi ,bú yè yuè lín guān 。
shǔ guó guī hé wǎn ?lóu lán zhǎn wèi hái 。
yān chén dú zhǎng wàng ,shuāi sà zhèng cuī yán 。
注释
- 秦州:今甘肃天水,唐代西北边防重镇
- 莽莽:形容山势连绵不绝
- 孤城:指秦州城
- 无风:没有风的情况下
- 不夜:天未全黑
- 属国:指苏武,借指唐朝使节
-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借指吐蕃
- 烟尘:战火烽烟
- 衰飒:衰败萧条
- 摧颜:使容颜憔悴
译文
万重山峦莽莽苍苍,孤城深藏山谷中央。
无风之时云出边塞,未到夜晚月照关防。
使节为何迟迟不归?将士杀敌尚未回还。
独望远方战火烽烟,萧条景象摧人心颜。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弃官西行,途经秦州时所作。时值安史之乱未平,吐蕃又不断侵扰西北边疆,诗人面对边塞风光,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 边塞意象营造:
- “万重山”与”孤城”形成宏大与渺小的强烈对比
- “无风云””不夜月”创造独特的时空体验
- 通过静态景物传达动态的战争氛围
- 历史典故运用:
- “属国”暗用苏武牧羊典故
- “楼兰”化用傅介子斩楼兰王故事
- 借古喻今,深化现实关怀
- 情感表达艺术:
- 前四句写景蓄势
- 后四句抒情迸发
- “独长望”三字凝聚无限忧思
- 语言锤炼特色:
- “莽莽””衰飒”等叠词增强表现力
- “摧颜”新创词汇体现语言创新
- 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黄鹤:”四十字中,有万里之势”
- 明·王嗣奭《杜臆》:”结语沉痛,字字血泪”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半写景,后半感事,章法最老”
- 诗学价值:
- 开创”以静写动”的边塞诗新写法
- 发展律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体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追求
- 现代解读:
- 闻一多称其为”最凝练的边塞图”
- 钱钟书评”无风云”句为”反常合道”的典范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秦州组诗的代表作
- 边塞诗中的创新之作
- 入选《唐诗鉴赏辞典》经典篇目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