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拼音
chūn rì chūn pán xì shēng cài ,hū yì liǎng jīng méi fā shí 。
pán chū gāo mén háng bái yù ,cài chuán xiān shǒu sòng qīng sī 。
wū xiá hán jiāng nà duì yǎn ,dù líng yuǎn kè bú shèng bēi 。
cǐ shēn wèi zhī guī dìng chù ,hū ér mì zhǐ yī tí shī 。
注释
- 春盘:立春时节的应景食盘
- 细生菜:精心准备的时鲜蔬菜
- 两京:长安和洛阳
- 梅发:梅花开放
- 高门:富贵人家
- 行白玉:用白玉盘盛装
- 纤手:女子纤细的手
- 青丝:切细的蔬菜丝
- 巫峡:杜甫当时漂泊之地
- 杜陵:杜甫祖籍,代指故乡
译文
立春时节准备精致的春盘,忽然想起两京梅花盛开时。
白玉盘从高门大户端出,纤纤素手传送着青翠菜丝。
如今巫峡寒江不忍卒睹,我这杜陵游子悲不自胜。
此生不知何处是归宿,只能唤儿取纸题写诗句。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立春,杜甫漂泊夔州时期。诗人通过立春食俗的今昔对比,抒发对盛唐时期的怀念和漂泊在外的悲凉。
赏析
- 时空对照艺术:
- 今昔对比:夔州寒春与两京盛景
- 空间转换:从宫廷高门到巫峡寒江
- 通过饮食习俗折射时代变迁
- 意象运用特色:
- “白玉盘”与”青丝菜”的色彩对照
- “寒江”与”远客”的情景交融
- “梅发”意象唤起盛世记忆
- 情感表达方式:
- 前四句温馨回忆暗含讽刺
- 后四句直抒悲怆
- “呼儿觅纸”的细节凸显创作冲动
- 语言艺术成就:
- “细生菜”等生活化语言
- “那对眼”口语化表达
- 对仗工整中见流动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以饮食小事见大沧桑”
- 明·王嗣奭《杜臆》:”结句愈朴愈悲”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半极写繁华,后半极写凄凉”
- 诗学价值:
- 开创”以食写史”的诗歌范式
- 发展律诗今昔对比的结构方式
- 体现杜甫”即小见大”的艺术功力
- 现代解读:
- 闻一多认为展现”舌尖上的盛唐记忆”
- 钱钟书指出”青丝”意象的双关意味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夔州诗重要代表作
- 古代节气诗中的经典
- 饮食题材诗歌的巅峰之作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