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拼音
hǎo yǔ zhī shí jiē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 ,rùn wù xì wú shēng 。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 ,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 。
注释
- 时节:农时季节
-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 潜:悄悄地
- 润物:滋润万物
- 野径:乡间小路
- 红湿:被雨水打湿的红花
- 花重:花朵因饱含雨水而低垂
- 锦官城:成都别称
译文
好雨似乎懂得农时季节,正当春天就催发生长。
随着微风悄悄进入夜幕,滋润万物轻柔无声息。
乡间小径与乌云一般黑,江上渔船灯火独明亮。
清晨看那湿润的红花处,繁花低垂装扮锦官城。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时期。时值安史之乱后期,诗人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怀着对农事的关切写下这首咏雨佳作。
赏析
- 拟人艺术:
- “知时节”赋予雨以人性
- “潜入夜”写出雨的灵性
- 全诗将春雨人格化处理
- 感官描写:
- 视觉:”云俱黑”与”火独明”的对比
- 听觉:”细无声”的微妙体验
- 触觉:”红湿””花重”的质感
- 结构特点:
- 前四句写夜雨过程
- 后四句写雨后景象
- 时间线索清晰完整
- 语言艺术:
- “潜””润”等动词精准传神
- “重”字炼字精妙
- 对仗自然不露痕迹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罗大经:”绘雨绝唱,后无来者”
- 明·王嗣奭:”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工”
- 清·仇兆鳌:”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韵”
- 诗学价值:
- 确立咏雨诗的审美范式
- 发展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 体现杜甫”温柔敦厚”的另一面
- 现代解读:
- 朱光潜称其为”最富生命力的自然诗”
- 叶嘉莹认为展现杜甫”民胞物与”的情怀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田园诗代表作
- 中国古代咏雨诗巅峰
- 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