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拼音
zhǎng ān chéng tóu tóu bái wū ,yè fēi yán qiū mén shàng hū 。
yòu xiàng rén jiā zhuó dà wū ,wū dǐ dá guān zǒu bì hú 。
jīn biān duàn shé jiǔ mǎ sǐ ,gǔ ròu bú dé tóng chí qū 。
yāo xià bǎo jué qīng shān hú ,kě lián wáng sūn qì lù yú 。
wèn zhī bú kěn dào xìng míng ,dàn dào kùn kǔ qǐ wéi nú 。
yǐ jīng bǎi rì cuàn jīng jí ,shēn shàng wú yǒu wán jī fū 。
gāo dì zǐ sūn jìn lóng zhǔn ,lóng zhǒng zì yǔ cháng rén shū 。
chái láng zài yì lóng zài yě ,wáng sūn shàn bǎo qiān jīn qū 。
bú gǎn zhǎng yǔ lín jiāo qú ,qiě wéi wáng sūn lì sī xū 。
zuó yè dōng fēng chuī xuè xīng ,dōng lái tuó tuó mǎn jiù dōu 。
shuò fāng jiàn ér hǎo shēn shǒu ,xī hé yǒng ruì jīn hé yú 。
qiè wén tiān zǐ yǐ chuán wèi ,shèng dé běi fú nán dān yú 。
huā mén lí miàn qǐng xuě chǐ ,shèn wù chū kǒu tā rén jū 。
āi zāi wáng sūn shèn wù shū ,wǔ líng jiā qì wú shí wú 。
注释
- 头白乌:白头乌鸦,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 延秋门:唐长安禁苑西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由此逃往蜀地。
- 避胡:指躲避安禄山叛军。
- 金鞭断折九马死:形容玄宗仓皇出逃,马匹累死。
- 宝玦(jué)青珊瑚:贵族佩戴的玉饰,暗示王孙身份。
- 隆准:高鼻梁,汉高祖刘邦的特征,代指皇族血统。
- 豺狼在邑龙在野:豺狼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龙指玄宗流亡在外。
- 花门剺(lí)面:回纥人割面流血以示忠诚。
- 五陵佳气:指唐朝历代皇帝的陵墓仍有王气,象征国运未绝。
译文
长安城头飞着白头乌鸦,夜晚在延秋门上哀鸣。
又飞到高门大宅啄食,屋里的达官贵人早已逃散躲避叛军。
皇帝的金鞭折断,御马累死,骨肉至亲也未能一同逃命。
腰佩玉饰的王孙在路边哭泣,问他姓名却不肯说,只求做奴仆活命。
已在荆棘中躲藏百日,身上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
高祖的子孙都有帝王之相,龙种自然与常人不同。
如今豺狼占据京城,真龙流落荒野,王孙啊,千万保重自己。
不敢在大路上长谈,只能短暂停留安慰你。
昨夜东风吹来血腥味,叛军的骆驼队挤满长安。
朔方军本是好汉,昔日勇猛如今却溃败。
听说天子已传位太子,新君圣德使回纥归顺。
回纥人割面发誓报仇,但小心别走漏消息被叛军察觉。
可怜的王孙啊,务必谨慎,五陵王气终将复兴!
背景
- 时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秋,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沦陷。
- 事件:杜甫被困长安,目睹皇族子孙流落街头,写下此诗。
- 主题:通过王孙的悲惨遭遇,反映战乱对社会的摧残,同时暗含对唐朝复兴的希望。
赏析
- 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 以白头乌鸦起兴,渲染乱世氛围。
- 通过王孙的遭遇,展现战争对皇族和平民的残酷影响。
- 象征手法:
- “豺狼在邑龙在野”:用豺狼比喻安禄山,龙比喻玄宗,形成强烈对比。
- “五陵佳气无时无”:暗示唐朝国运未绝,表达复兴信念。
- 语言风格:
- 沉痛悲凉,如”身上无有完肌肤”写尽王孙的苦难。
- 结尾转为劝勉,带有希望色彩。
评价
- 明代王嗣奭《杜臆》:
“此诗见乱世之惨,而终以‘五陵佳气’振之,见唐祚未衰也。”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
“写王孙困苦之状,令人悲悯,而结语复归忠厚,见老杜性情。”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