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飘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拼音

yǒng rì bú kě mù ,yán zhēng dú wǒ cháng 。
ān dé wàn lǐ fēng ,piāo piāo chuī wǒ shang 。
hào tiān chū huá yuè ,mào lín yán shū guāng 。
zhòng xià kǔ yè duǎn ,kāi xuān nà wēi liáng 。
xū míng jiàn xiān háo ,yǔ chóng yì fēi yáng 。
wù qíng wú jù xì ,zì shì gù qí cháng 。
niàn bǐ hé gē shì ,qióng nián shǒu biān jiāng 。
hé yóu yī xǐ zhuó ,zhí rè hù xiàng wàng 。
jìng xī jī diāo dòu ,xuān shēng lián wàn fāng 。
qīng zǐ suī bèi tǐ ,bú rú zǎo hái xiāng 。
běi chéng bēi jiā fā ,guàn hè hào qiě xiáng 。
kuàng fù fán cù juàn ,jī liè sī shí kāng 。

注释

  1. 永日:漫长的白天
  2. 炎蒸:酷热闷蒸
  3. 昊天:苍天
  4. 华月:皎洁的月亮
  5. 轩:窗户
  6. 虚明:月光澄澈
  7. 羽虫:指飞蛾等小虫
  8. 荷戈士:持戈的士兵
  9. 执热:忍受酷热
  10.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煮饭,夜间打更
  11. 青紫:指官服,代指高官
  12. 悲笳:悲凉的胡笳声
  13. 时康:时世太平

译文

漫长的白昼难到傍晚,炎热灼烧着我的肝肠。
如何能得到万里长风,飘飘然吹拂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明月,茂林中透下稀疏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暂,打开窗户接纳些微凉。
月光澄澈能见细微物,飞蛾小虫也在空中扬。
万物无论大小,自得其乐本属平常。
想到那些持戈的士兵,整年守卫在遥远边疆。
他们如何才能冲个凉?忍受酷热互相张望。
整夜敲击着军中刁斗,喧哗声响传遍四方。
纵然身着高官的紫服,不如早日回归故乡。
北城传来悲凉的笳声,鹳鹤哀号着飞过夜空。
况且我已烦闷疲倦至极,激烈地思念太平时光。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杜甫弃官客居秦州时期。时值安史之乱,诗人借夏夜难眠的体验,抒发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赏析

  1. 结构艺术:
    • 前八句写个人夏夜体验
    • 中八句转写戍边将士
    • 后四句抒发家国情怀
    • 由小及大,层层递进
  2. 对比手法:
    • “纳微凉”与”执热”的冷暖对比
    • “羽虫飞扬”与”荷戈士”的自由对比
    • 个人安逸与将士艰辛的境遇对比
  3. 意象运用:
    • “万里风”的夸张意象
    • “刁斗”声的听觉意象
    • “鹳鹤号”的悲凉意象
  4. 语言特色:
    • “毒我肠”等强烈措辞
    • “飘飘””喧声”等叠词运用
    • 散文化句式自然流畅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宋·黄伯思:”由己及人,仁人之言”
    • 明·王嗣奭《杜臆》:”前半写景,后半写情,转折自然”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忧国忧民,溢于言表”
  2. 诗学价值:
    • 开创”夏夜”题材的抒情范式
    • 发展由个人体验及天下苍生的抒情模式
    • 体现杜甫”民胞物与”的儒家情怀
  3. 现代解读:
    • 闻一多称其为”最富人道主义的夏夜诗”
    • 钱钟书指出”物情无巨细”体现杜甫的平等观
  4.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秦州诗重要代表作
    • 古代边塞诗中的独特作品
    • 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