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拼音
zhōng bā zhī dōng bā dōng shān ,jiāng shuǐ kāi pì liú qí jiān 。
bái dì gāo wéi sān xiá zhèn ,qú táng xiǎn guò bǎi láo guān 。
注释
- 中巴:古代巴郡分为中巴、西巴、东巴三部分
- 巴东山:指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的山脉
- 开辟:形容江水穿山劈岭的气势
- 白帝: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
-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 瞿塘:瞿塘峡,三峡中最险要的一段
- 百牢关:古代著名险关,在今陕西勉县
译文
中巴以东是巴东的群山,长江之水劈山开岭奔流其间。
白帝城高高耸立镇守三峡,瞿塘峡的险峻更胜百牢关。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期。组诗共十首,此为第一首,描绘夔州险要的地理形势,展现诗人对巴蜀山水的深刻观察。
赏析
- 空间构图艺术:
- 大视角:从”中巴之东”到”巴东山”的空间定位
- 中景:江水穿流的动态画面
- 特写:白帝城与瞿塘峡的险要形象
- 语言锤炼特色:
- “开辟”二字赋予江水以开天辟地的力量
- “高为””险过”的对比强化地势特征
- 地名的连续使用增强历史厚重感
- 地理意象组合:
- 山与水的对立统一
- 自然险要与军事要塞的结合
- 通过地理书写寄寓历史思考
- 格律创新:
- 绝句中融入歌行体气势
- 前两句的平缓与后两句的陡峭形成声律对比
- 打破常规绝句的起承转合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黄鹤:”二十八字尽夔州形胜”
- 明·王嗣奭《杜臆》:”笔力千钧,气压山河”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二句总写,后二句分承”
- 诗学价值:
- 开创地理组诗的新形式
- 发展绝句的史诗性表达
- 体现杜甫晚期”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
- 现代解读:
- 闻一多称其为”最浓缩的长江史诗”
- 钱钟书指出”开辟”二字体现杜甫的语言创造力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夔州时期代表作
- 古代山水绝句的经典之作
- 三峡文学的重要源头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