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拼音
mèng dōng shí jun4 liáng jiā zǐ ,xuè zuò chén táo zé zhōng shuǐ 。
yě kuàng tiān qīng wú zhàn shēng ,sì wàn yì jun1 tóng rì sǐ 。
qún hú guī lái xuè xǐ jiàn ,réng chàng hú gē yǐn dōu shì 。
dōu rén huí miàn xiàng běi tí ,rì yè gèng wàng guān jun1 zhì 。
注释
- 陈陶: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又称”陈陶斜”。
- 孟冬:农历十月,指冬季第一个月。
- 十郡良家子:指从西北十郡征召的良家子弟兵。
- 血作陈陶泽中水:形容唐军战死者极多,血流成河。
- 野旷天清无战声:战后的死寂,暗示全军覆没。
- 群胡:指安禄山的叛军,多为胡人。
- 血洗箭:箭上沾满鲜血,形容叛军残忍。
- 都人:长安百姓。”向北啼”:因唐肃宗在灵武(长安北)即位。
译文
初冬时节,西北十郡的良家子弟,
鲜血染红了陈陶泽的河水。
原野空旷,天空肃穆,再无厮杀声,
四万义军同一天战死沙场。
胡兵得胜归来,箭上滴着鲜血,
还在长安街市上高唱胡歌、纵酒狂欢。
长安百姓忍泪面北而泣,
日夜盼望官军早日收复都城。
背景
- 时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
- 事件:房琯率唐军在陈陶斜与安史叛军交战,因战术失误全军覆没。
- 杜甫处境:当时杜甫被困长安,目睹叛军庆功、百姓悲泣,写下这首”诗史”之作。
赏析
- 艺术手法:
- 对比强烈:
- “四万义军同日死”(悲壮) vs “群胡饮都市”(嚣张)
- “野旷天清”(静) vs “血洗箭”(动)
- 数字震撼:”十郡””四万”强化悲剧效果。
- 意象象征:”血作陈陶泽中水”以自然意象承载历史惨剧。
- 对比强烈:
- 情感表达:
- 前四句:沉痛哀悼义军牺牲。
- 后四句:愤怒揭露胡人暴行,表达百姓期盼。
- 末句”日夜更望官军至”:暗含对朝廷的批评与期待。
- 诗史价值:
- 真实记录陈陶之战,补史书之缺。
- “都人回面向北啼”反映民心向背。
评价
- 明代王嗣奭《杜臆》:
“四万义军同日死’,不曰’战死’而曰’同日死’,见不战而溃也。此房琯之罪。”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语写都人望治之情,愈悲愈壮。”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