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拼音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hún yù bú shèng zān 。
注释
- 国破:指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陷(756年)
- 草木深:草木茂盛,反衬人烟稀少
- 感时:感伤时局
- 恨别:痛恨离别
- 烽火:战火
- 家书:家信
- 白头:白发
- 不胜簪(zān):插不住发簪(形容头发稀疏)
译文
国家破碎山河依旧,
春日长安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落泪,
离恨之中闻鸟心惊。
战火连绵已过三月,
家书珍贵价值万金。
愁白头发越搔越少,
简直无法插住发簪。
背景
- 时间:757年三月(安史之乱第三年)
- 地点:被叛军占领的长安
- 背景:
- 杜甫因谏言被贬,赴奉先探亲途中被俘
- 困居长安时目睹都城残破景象
- 与家人分离,音信全无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反衬手法:”山河在”反衬”国破”,”草木深”反衬人迹罕至
- 移情于物:花鸟本无情,”溅泪””惊心”实为诗人情感投射
- 数字对比:”三月”与”万金”形成时间与价值的强烈反差
- 情感表达:
- 首联:黍离之悲(国家残破)
- 颔联:个人伤痛(感时恨别)
- 颈联:家国双忧(战事与亲情)
- 尾联:形象写照(衰老愁苦)
- 诗眼:
- “破”字统领全诗:国家破碎、家庭破碎、心灵破碎
- “望”字双关:既望春景,又望和平
评价
- 明代胡应麟《诗薮》:
“此诗沉痛至极,可谓一字一泪。”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
“‘感时”恨别’二语,将家国情怀熔铸一炉。” - 现代闻一多:
“杜甫把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灾难完全融合了。”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