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拼音
chì jiǎ bái yán jù cì tiān ,lǘ yán liáo rào jiē shān diān 。
fēng lín jú shù dān qīng hé ,fù dào zhòng lóu jǐn xiù xuán 。
注释
- 赤甲:赤甲山,在夔州东,因山石呈红色而得名
- 白盐:白盐山,在夔州东,因山石呈白色而得名
- 刺天:形容山势高耸入云
- 闾阎:里巷的门户,代指民居
- 缭绕:盘旋环绕
- 丹青:红色和青色,此处指枫叶和橘树的色彩
- 复道:楼阁间的空中通道
- 锦绣:形容景色如锦绣般美丽
译文
赤甲山与白盐山高耸入云,民居盘旋环绕直到山巅。
枫林红艳与橘树青翠相映成趣,楼阁间的通道如锦绣悬挂山间。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四首。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描绘夔州独特的山水民居景观,展现巴蜀地区壮丽而奇特的自然人文风貌。
赏析
- 空间构图艺术:
- 仰视视角:”刺天”突出山势的垂直感
- 俯瞰视角:”缭绕”展现民居的盘绕形态
- 色彩构图:”丹青合”形成冷暖色对比
- 语言锤炼特色:
- “刺”字赋予山体动态冲击力
- “悬”字活化楼阁的险峻感
- “丹青””锦绣”的双重艺术隐喻
- 地域特征捕捉:
- 夔州特有的赤白双山景观
- 山城民居的立体分布特点
- 巴蜀特有的枫橘植被组合
- 对仗艺术:
- 地名对:”赤甲”对”白盐”
- 色彩对:”丹”对”青”
- 建筑对:”复道”对”重楼”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如观小李将军山水画”
- 明·王嗣奭《杜臆》:”‘刺天”悬’字,尽夔州山城之奇”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二句写山势,后二句写人文”
- 诗学价值:
- 发展山水诗的空间表现技法
- 开创以绘画术语入诗的传统
- 体现杜甫”诗中有画”的艺术追求
- 现代解读:
- 朱光潜称其为”最具立体感的山水诗”
- 宗白华指出诗中体现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山水诗的代表作
- 古代城市山水诗的典范
- 研究唐代巴蜀建筑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