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
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拼音
nǎng dōng nǎng xī yī wàn jiā ,jiāng běi jiāng nán chūn dōng huā 。
bèi fēi hè zǐ yí qióng ruǐ ,xiàng chèn fú chú rù jiǎng yá 。
注释
- 瀼东瀼西:瀼水(长江支流)东西两岸
- 一万家:形容民居众多
- 春冬花:四季花开不断
- 背飞:相背而飞
- 鹤子:幼鹤
- 琼蕊:美玉般的花蕊
- 相趁:相互追逐
- 凫雏:幼小的野鸭
- 蒋牙:茭白的嫩芽
译文
瀼水东西两岸住着万户人家,大江南北四季都有鲜花绽放。
幼鹤相背飞离留下玉蕊花香,小野鸭相互追逐钻入茭白丛中。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五首。诗人描绘夔州瀼水流域的生机勃勃景象,展现巴蜀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与人文风貌。
赏析
- 空间构图艺术:
- 宏观视角:”一万家”展现人居规模
- 中景描写:”春冬花”概括四季景观
- 微观特写:”鹤子””凫雏”的灵动细节
- 生态美学特色:
- 动植物意象的和谐共处
- “背飞”与”相趁”的动态对比
- 将人文景观自然化处理
- 语言艺术成就:
- “琼蕊”的瑰丽想象
- “蒋牙”的地方物产书写
- 数量词”一万”的夸张效果
- 对仗技巧:
- 方位对:”东”对”西”,”北”对”南”
- 动物对:”鹤”对”凫”
- 动作对:”背飞”对”相趁”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写夔州风物如在目前”
- 明·王嗣奭《杜臆》:”‘春冬花’三字,括尽巴蜀气候”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二句写人境,后二句写物态”
- 诗学价值:
- 发展地域风物诗的写作范式
- 开创生态描写的诗歌传统
- 体现杜甫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
- 现代解读:
- 闻一多称其为”最早的生态诗之一”
- 钱钟书指出”琼蕊”体现杜甫的语言创造力
-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田园诗的代表作
- 古代地域诗歌的典范
- 研究唐代巴蜀生态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