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拼音
shù gǔ duàn rén háng ,biān qiū yī yàn shēng 。
lù cóng jīn yè bái ,yuè shì gù xiāng míng 。
yǒu dì jiē fèn sàn ,wú jiā wèn sǐ shēng 。
jì shū zhǎng bú dá ,kuàng nǎi wèi xiū bīng 。
注释
- 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 断人行:实行宵禁,禁止行人往来
- 边秋:边塞的秋天
- 露从今夜白:指正值”白露”节气
- 无家:因故乡沦陷,家园已不存在
- 况乃:更何况
译文
戍楼更鼓响起断绝人行,
边塞秋夜传来孤雁哀鸣。
今夜开始进入白露时节,
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兄弟们都已离散各方,
失去家园何处探问死生。
寄去的家书常常无法送达,
更何况战事至今未停。
背景
- 时间:759年秋(安史之乱第四年)
- 地点:秦州(今甘肃天水)
- 背景:
- 杜甫因关中饥荒弃官西行
- 四个弟弟分散在山东、河南等地
- 时值白露节气,战乱阻隔音信
赏析
- 艺术特色:
- 视听结合:”戍鼓”(听觉)与”边秋雁”(视觉听觉)
- 时空对照:”今夜白露”(时间)与”故乡月”(空间)
- 递进手法:从”分散”到”无家”,再到”书不达”,最后”未休兵”
- 经典名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既写节气物候,又抒思乡之情
- “月是故乡明”成为千古思乡名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情感表达:
- 首联:营造战乱氛围
- 颔联:节气触发乡思
- 颈联:家破人亡之痛
- 尾联:战乱持续的忧愤
评价
- 明代王嗣奭《杜臆》:
“公忆弟诸诗,此首最为凄怆。” -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
“‘月是故乡明’,极平易语,却极沉痛。” - 现代叶嘉莹:
“杜甫将节气变化与亲情思念完美结合,创造了永恒的诗歌意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