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绝句·其六

杜甫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拼音

dōng tún dào qí yī bǎi qǐng ,běi yǒu jiàn shuǐ tōng qīng miáo 。
qíng yù xiá ōu fèn chù chù ,yǔ suí shén nǚ xià cháo cháo 。

注释

  1. 东屯:夔州东部的屯田区
  2. 稻畦:稻田
  3. 一百顷:万亩良田(约合现代5000亩)
  4. 涧水:山间溪流
  5. 青苗:绿油油的禾苗
  6. 狎鸥:亲近人的鸥鸟
  7. 神女:巫山神女,此处指代雨水
  8. 朝朝:每日

译文

东屯万亩稻田连成一片,北面山涧流水滋润青苗。
晴日里嬉戏的鸥鸟处处可见,雨丝如神女般天天降临。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六首。诗人描绘夔州东屯的农业景观,将巴蜀特有的自然气候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

赏析

  1. 农业景观的诗意呈现:
    • “一百顷”展现唐代屯田规模
    • “通青苗”写活水利灌溉系统
    • 将农耕文明提升为审美对象
  2. 神话意象的巧妙运用:
    • “神女”双关自然雨水与巫山神女
    • “朝朝”赋予降雨以神话仪式感
    • 现实与传说界限的模糊处理
  3. 生态和谐描写:
    • “狎鸥”体现人鸟和谐关系
    • “分处处”展现生态分布的广泛性
    • 晴雨两种天气的互补描写
  4. 数字运用艺术:
    • “一百顷”的实指与虚指结合
    • “处处”与”朝朝”的叠词效果
    • 数量词带来的空间纵深感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宋·黄伯思:”二十八字尽东屯形胜”
    • 明·王嗣奭《杜臆》:”‘神女’二字,化雨为神,妙绝”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二句写实,后二句写神”
  2. 诗学价值:
    • 开创农业景观的诗化传统
    • 发展气象描写的拟人手法
    • 体现杜甫”即物穷理”的观察力
  3. 现代解读:
    • 农史学家视为唐代屯田制度的重要佐证
    • 生态批评家推为古代生态文学典范
    • 神话学家关注神女意象的在地化转换
  4.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田园诗的重要突破
    • 古代农事诗的经典之作
    • 三峡地区神话传承的诗性记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