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歌十绝句·其七

杜甫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拼音

shǔ má wú yán zì gǔ tōng ,wàn hú zhī zhōu háng ruò fēng 。
zhǎng nián sān lǎo zhǎng gē lǐ ,bái zhòu tān qián gāo làng zhōng 。

注释

  1. 蜀麻:蜀地(四川)出产的麻布
  2. 吴盐:吴地(江浙)出产的食盐
  3. 万斛之舟:载重极大的商船(一斛约合60公斤)
  4. 长年三老:对三峡船工的尊称
  5. 长歌:船工号子
  6. 摊钱:一种赌博游戏,此处表现船工生活状态

译文

蜀地的麻布吴地的盐自古流通,万斛大船顺风行驰快如疾风。
经验丰富的船工在号子声中,白昼间仍在巨浪里赌博从容。

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七首。诗人通过描写长江航运的繁荣景象,展现夔州作为水陆要冲的商业活力和船工生活。

赏析

  1. 商贸历史的诗意记录:
    • “蜀麻吴盐”概括长江贸易的主要商品
    • “自古通”强调商业传统的悠久
    • 为唐代长江航运留下珍贵史料
  2. 船工形象的生动塑造:
    • “长年三老”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
    • “长歌”记录三峡船工号子的早期形态
    • “摊钱”细节展现船工的生活状态
  3. 艺术表现特色:
    • “行若风”的夸张手法
    • 声画结合:”长歌”与”高浪”的互衬
    • 动感塑造:商船、号子、浪花的动态组合
  4. 语言运用成就:
    • “斛”的专业量词使用
    • “长”字的重复与变化
    • 方言词”三老”的文学化处理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宋·刘辰翁:”二十八字写尽长江商旅”
    • 明·王嗣奭《杜臆》:”‘摊钱’二字,画出船工真态”
    •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前二句写物,后二句写人”
  2. 诗学价值:
    • 开创商贸题材的诗歌表现
    • 发展劳动者形象的文学塑造
    • 体现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理念
  3. 现代解读:
    • 经济史家视为唐代长江贸易的重要佐证
    • 民俗学家关注”摊钱”反映的唐代赌博习俗
    • 音乐学家研究”长歌”与船工号子的关系
  4. 文学史地位:
    •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 古代商贸诗的经典范例
    • 研究唐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珍贵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